【中國包裝網訊】環保整治的歷史洪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無數曾經為國奉獻的“小散污”民營企業顯然無法改變這一歷史的方向。但老百姓要喘氣更要生計,有關當局在推行環保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要彌補民企老板的損失和保障失業員工的生存呢?
17萬平方米強酸滲坑、血紅色的地下水、紅黑色或黃褐色的污染土地,令人觸目驚心,環保整治已成為全民族的共識。
4月5日開啟的北方28城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導致當地實體行業一片兵荒馬亂,企業老板和員工欲哭無淚。一邊是環保,一邊是民生,在經歷了三十年的跨越式發展,并在經濟上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之后,兩者最終演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棄小散污保環境,成為歷史的必然抉擇
從4月份北方28城的環保整治來看,風暴過處,工廠斷水斷電,工人停工失業,家庭生計堪憂,部分地方的企業主和員工甚至拉橫幅抗議!然而,這已經不足以改變中國政府向污染討回藍天,還山河還以青秀的歷史大趨勢。
對北方28個城市的第一輪督查工作,十分罕見地出現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親自帶隊參與了督查的情況。規格之高、查察之嚴、力度之強,可謂史無前例。
有一個細節特別值得關注,環保部把“督查”改為了“督察”,一字之差,督察對象變成了省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據當地的媒體報道,僅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管轄區域,被約談的政府官員有:滄州市29名、駐馬店市7名、保定市3名、承德市18名,共57名相關主要負責人被批評、警告、免職。
在小編看來,從國家大力推行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的情況來看,現屆政府顯然開始肩負起保護子孫后代不受環境毒害的神圣使命。換言之,無數“小散污”企業不得不成為這一次歷史大轉折過程中的鋪路石,這些企業的老板和員工必須要做好被歷史拋棄的思想準備。
2017環保真要命,無數小散污企業將被終結
從今年開始,環保督查一改過去官員走過場和企業打游擊的局面,督查組通常會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曝光。一些民企老板哀嘆:我們害怕每個太陽升起的早晨,工廠外警車 、執法車 、甚至便衣 、甚至出動無人機 !其實,各級官員又何嘗不是戰戰兢兢,因為環保已經成為決定他們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戰役。
4月5日開始的晚大規模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共檢查了4077家企業,發現2808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占被檢查企業的68.87%。而且,這5600人將對京津冀及周邊的“2+26”個城市開展25個輪次的督查,每個輪次持續兩周。
4月28日至5月4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第2輪次的第1周,23個督查組在本周共檢查1909家企業(單位),發現1210家問題企業 ,其中“散亂污”企業多達790個。這些企業的命運如何,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吧。
最近,媒體接連曝光出巨大污染滲坑,血紅地下水等重污染問題,背后邏輯不言而喻,未來環保風暴可能持續加碼,廣大小散污企業要做好“光榮”的思想準備了。
在長三角,江蘇宣布2017年底完成對印染、電鍍、造紙等“十大”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換句話說,“小散污”企業的命運將在年底前被終止。近日,揚州市環保官員接受高消費娛樂活動被高調處分,表明長三角的環保整治力度不會遜于京津冀。
在珠三角,環境一方面實地督促各地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并下達“六河”整治目標。省委省政府審議并原則通過《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及分工方案》。同時,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原廳長李清涉嫌受賄罪被公訴的消息還被高調批露。小編預測,2017年底前,珠三角小散污企業將面臨要么搬遷到產業園,要么出局的命運。
要喘氣更要生計,政府要做好保障工作
近日,北京的漫漫黃沙、居高不下的霧霾和各地監測數據作假告訴人們,環保整治的任務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治理霧霾也是投鼠忌器,因為霧霾下來了,意味著GDP就下來了,也意味著幾百萬人將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家都知道霧霾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改革總得有犧牲,總得有開始,有得有失,優勝劣汰自然規律。為了子孫后代,忍受這一陣痛也是應該的。
不過,突然一刀切,不給緩沖時間,甚至無污染企業也被強制關停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現在的小微企業老板成天像毒販一樣提心吊膽,害怕他們辛苦打拼來的全部身家會毀于一旦。
正如老梁所說的,幾十年發展的后遺癥,一下讓這些中小企買單是不公平的,不能一刀切。應該讓那些不守規矩的小廠倒閉,為了賺錢,偷排,黑心食品,造假,惡性競爭,將這些企業淘汰出局,這樣守法經營的良心企業才有生存的空間。
此外,政府也應該為這些小散污企業主及員工的生計考慮,健康有了,青山綠水有了,一批人卻餓死了,那么科學發展觀也失去了本質意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