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個環保利好消息的炒作,基建再度進入到我們的視線: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5月14日-5月15日在北京舉行,多個國 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聯合國等高管將出席會議。據悉為了保證空氣質量,大會采取大規模的京津翼鋼廠限產政策,參考去年G20峰會大限產方案。
我們拋開環保影響不論,基建本就是建筑鋼材需求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是在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階段的情況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的基建并不樂觀:
首先,從總的基建投資規劃來看,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根據兩會發布的基建投資規模來看,鐵路、水利均維持8000億的投資規模,而公路投資則是1.8萬億,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其次,與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遙相呼應的,美國萬億基建投資也面臨擱淺。據悉,在美國2018財年預算中,關于交通的預算就被砍掉13%,尤其是一些針對城市交通的項目,白宮打算減少10億美元的預算,取消對16個項目的撥款。
第三,資金來源依舊是“老大難”。出于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資金外流風險,以及國內去杠桿的加速,“央媽”對于放水興致明顯不高,4月份還曾經出現 過連續13日暫停逆回購的現象。此外,據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5萬億元,同比減少1615億元,而M2的同 比增速也回落至10.6%,這一切都標志著,今年的資金面將處于穩中趨緊的狀態,對基建投資的支撐力度肯定不如去年。
最后,基建在建筑鋼材下游需求中,僅僅占了25%左右,大頭依舊是房地產,即使今年的基建投資圓滿完成,也不過與去年相差無幾,但房地產的表現無疑將拖累鋼市需求,在產量難去的情況下,2017年鋼鐵行業的“熊市”已是板上釘釘。(來源:新浪綜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