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從4月20日起,云南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機制啟動實施,新運糧河、新寶象河、西邊小河3條河道率先試點開展生態補償工作。目前,新運糧河、西邊小河7個自動監測點已經投入運行,利用水質監測儀對河道水質進行24小時監測,監測數據將作為河道斷面水質考核的重要依據。

自動監測
1天出爐6組監測數據 24日,在位于人民西路和糧河路交叉口的昆明市河道生態補償自動監測站新運糧河002號監測站里,記者看到,一臺水質自動監測機的4個檢測單元顯示屏上,分別顯示著各項考核指標的實時監測數據。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質自動監測站以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為基礎,將自動化、小型化、模塊化的檢測儀器集成到監測儀,可以自動完成水質監測分析過程中采樣、留樣、分析、數據上傳等功能。
該負責人介紹,水質自動監測站主要分取水單元、檢測單元和控制單元。控制單元的顯示屏上,直觀地顯示著新運糧河的各項水質指標,如環境溫度、水溫、濁度、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等內容。“自動監測機會對每一次所采集的水樣進行自動檢測并生成數據,每4個小時數據就會更新一次。24小時就會產生6組數據,這6組數據中可取平均值,作為水質監測日均值。”
“水質自動監測站會通過水管、水泵等設備向新運糧河取水,取水點也基本能保持一致。”該負責人介紹,取水單元還帶有一個取水浮球,即使水位上漲,也能保證取水點相對固定。“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相比人工取水測算,極大地提高了監測效率和準確度。”
盡管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有高效準確的特點,但在試點階段,還需要更為謹慎的態度,還需要多重“保險”進行反復論證。“目前,昆明市已經在新運糧河設置了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西邊小河設置了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共計7個監測點。”該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的另一條河道新寶象河目前還采用人工監測的方式。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會采取人工采樣監測的方式,到新運糧河和西邊小河的水質進行監測,通過對比人工監測與自動監測系統的數據,對自動監測站的數據監測功能進行進一步校準。
數據管理
未來可在手機上查詢水質 該負責人表示,實現生態補償核算機制最關鍵的是數據質量的保證,系統核算補償金額均圍繞有效數據進行計算。而補償監測數據包含人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兩部分數據。
該負責人表示,每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產生的數據結果,將會上傳至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信息系統,該系統可對滇池流域建設的生態補償水質自動站在線監測數據、手工數據、生態補償核算等納入系統進行管理和分析,實現生態補償數據質量保證、數據分析、生態補償核算等信息化管理。
同時,今后還可開發、安裝手機客戶端,實時查看各斷面水質自動站的水質最新情況、歷史數據查詢、超標報警、生態補償核算臺賬查詢、生態補償相比標準知識查詢等。
(原標題:昆明滇池流域河道自動監測點每4小時監測一次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