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緩解環境污染,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是環保部和相關部門關心的頭等大事。近日,環保部衛星應用中心再亮“利劍”——利用新型無人機搭載氣體檢測儀開展熱點網格排查,實現對污染的動態監測。
2016年以來,環境保護部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劃分為若干個面積3Km×3Km的網格,并定期進行監控分析。在此過程中,無人機的廣泛使用,極大提升了監管執法能力。
新型無人機不受起降場地限制 白天夜晚均可飛行
此次排查工作,衛星中心啟用了國內新型無人機航空遙感平臺。
“新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采用高性能鋰電池作為動力,具有噪聲低、震動小和飛行平穩等優點。”衛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新型無人機的有效航時達120分鐘,有效解決了此前電動無人機普遍存在的航時短的問題。”
同時,新型無人機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不受起降場地限制,白天夜晚均可飛行。在完成預定規劃航線后,無人機還能自動精準垂直降落于起飛地點,大大提升了監管執法的效率。
助力實現對主要污染物時空變化進行動態監測
“好馬配好鞍。要想獲取熱點網格區域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數據,關鍵還要靠機載的氣體檢測靠機載的氣體檢測儀儀。”衛星中心工程師李營介紹。
據介紹,此次新型無人機搭載的氣體檢測儀,主要針對PM2.5、PM10、NO2、SO2、CO、O3等主要污染物。
檢測儀能在不同高度監測污染物濃度,以分析網格內污染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擴散規律,探尋網格內主要污染物類型。
“通過新型無人機搭載氣體檢測儀,獲取熱點網格區域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數據,我們就實現了對主要大氣污染物時空變化動態監測,形成了無人機大氣環境立體監測能力,也為網格污染物管理與控制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的精準性。”李營表示。
已形成支撐監測監管能力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衛星中心多次配合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利用無人機對大氣污染重點區域開展環境執法檢查,支撐服務環境監督執法行動。如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督查行動、專項行動等。
“可以說,衛星中心目前已建立無人機空域使用申請與保障協調、作業方案規劃、飛行任務實施、數據獲取和處理、報告編制等工作流程,形成了無人機支撐環保監測和監管業務化工作能力。”相關負責人指出。
編輯點評
環保部利用新型無人機搭載氣體檢測儀,獲取熱點網格區域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數據,實現對大氣污染物的動態監測。這一新措施提高了讓環境監管的精準性,對我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開展也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