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17年4月18日06:30英國《金融時報》理查德•沃特斯鄺彥暉舊金山報道
企業員工開始賦予軟件程序人格,給它們取女性名字,與它們交談,甚至放棄靠窗的座位。有著血肉之軀的員工正在適應與機器人共享辦公室。
隨著人工智能(AI)侵入工作場所,人們開始學習與新的機器人同事共處,即使他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也許下次就會被裁掉。
澳新銀行(ANZBank)在印度班加羅爾后臺部門的員工給他們的新同事取了比較柔和的女性名字,例如拉克希米(Lakshmi);而日本生命保險公司(NipponLifeInsurance)的員工把它們稱為“美麗的小機器人”(robomi-chan)。在倫敦,保險處理公司Xchanging的員工把他們的機器人之一命名為波普伊(Poppy)。
“我聽說過達尼(Dani)和拉克西米,”澳新銀行董事總經理潘卡加姆•塞德里維(PankajamSridevi)說:“他們跟它們說話,它們就像人一樣。有時人們是那么喜歡它們,甚至給它們一個靠窗的座位。”
使用技術來執行信息處理任務并非新鮮事。但辦公自動化的最新表現形式——由軟件機器人執行人類員工曾在其PC上完成的任務——使其容易被人格化。
這些機器人每天24小時工作,不犯錯誤,它們的開發者稱,它們能承擔兩、三個人的工作量。
人工智能
誰該為機器人負責?
弗洛里迪:如果我的機器人打破了鄰居的窗戶,誰該為此負責?機器人生產商、銷售商、我本人、還是機器人?
此類軟件開發公司之一BluePrism的首席執行官阿拉斯泰爾•巴思蓋特(AlastairBathgate)表示,在那些發現自己與新程序一起工作的員工當中,給新機器人取名、賦予其個性的現象已變得很常見。澳新銀行的塞德里維說,給機器人取名幫助工人接受了軟件,并減輕了機器人被視為工作崗位摧毀者的風險。
給機器人取名的沖動至少印證了人們熟悉的一種模式:將女性人格賦予亞馬遜(Amazon)的Alexa和微軟(Microsoft)的“小娜”(Cortana)等新款“智能”軟件助手。只有蘋果(Apple)的Siri在以女性聲音為主的同類產品中提供了一種可選的男性聲音。
企業家們,例如RobotLawyerLisa聯合創始人克里西•萊特富特(ChrissieLightfoot),毫不懷疑為機器人賦予女性人格是明智做法的原因。
她說:“人們確實感覺,在棘手的事情上,跟女性打交道比跟男性打交道更容易。”
譯者/何黎(來源: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