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科技“神器”助力農業大省破解勞動力之困

作者: 2017年04月18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農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未來“如何種地”、“誰來種地”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記者在全國冬小麥主產區河南采訪發現,借助植保無人機、高清探頭等科技“神器”,一些地方的農事作業正呈現輕簡化、標準化,乃至“傻瓜式
    農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未來“如何種地”、“誰來種地”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記者在全國冬小麥主產區河南采訪發現,借助植保無人機、高清探頭等科技“神器”,一些地方的農事作業正呈現輕簡化、標準化,乃至“傻瓜式”特點,不但破解了勞動力緊缺之困,而且實現了節本增效。
    受前期雨水足、持續低溫影響,豫南部分麥區遭遇條銹病。記者在信陽市平橋區等地采訪時看到,由于啟用了植保無人機噴藥,麥田里穿梭飛舞著一個個白色“精靈”,卻少有人跡。
    提供服務的信陽銀來航空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駱永海介紹,每架無人機可一次性攜帶藥物30斤,平均每天作業五六百畝,相當于60人的工作量。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全區僅5天時間就完成統防統治2萬畝。
    “除了效率高外,無人機植保還具有作業標準化、防治效果好的特點。以往每家每戶分散噴防,操作習慣、用藥多少差別很大,不利于病蟲害防治。無人機作業不但避免了這些問題,低空飛行還能把藥物直接噴到作物根部,防治一步到位。”駱永海說。
    河南新縣陡山河鄉家庭農場主夏海斌告訴記者,山區農業這兩年變化最大的就是機械化程度。“小麥的植保噴防去年還是用人工,每人每天得付200元,今年就大面積使用無人機了。不但解決了勞動力少、勞動力貴的問題,而且也避免了人工噴防存在的用藥安全隱患。”
    豫南農民用無人機掃除病害的同時,遠在豫北鶴壁市淇濱區的種糧大戶唐全合正通過手機開展田間管理:坐在合作社辦公室,老唐熟練點開名為“星陸雙基”的手機客戶端,只見田間苗情、溫度濕度、病蟲害情況等實時信息躍然掌上,一目了然。
    “老農民說不上這套氣象衛星系統的高科技原理,大家就管它叫‘千里眼’‘順風耳’。”唐全合說,“比如以前打算澆水,要扛著鐵锨跑到地里去查墑情,現在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知道了。開工澆地的時候,還可以根據監測數據隨時調整水肥參數,這樣農藥化肥用量下去了,產量卻上來了。”
    在唐全合的辦公室,記者注意到墻上還有一張名為“小麥農業氣象服務大綱”的掛圖,上面依次記錄著小麥從播種到收獲每個階段的氣象條件、管理重點以及應對措施等。以4月份為例,該圖提出應“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農藥噴灑的最好時間在4月上旬到中旬;應澆好小麥灌漿水。”
    鶴壁市農業局總農藝師朱志清表示,“自從農業、氣象等多部門聯合制作出了這套服務大綱,農業生產就相當于有了一張精準科學的操作說明書,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傻瓜式’種地。加上機械化省了人工,綜合下來農民每畝地能平均多掙100元。”
    截至“十二五”末,河南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新增農機總動力9254.26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5%,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玉米和水稻的機收率分別達到73%、85.7%。
    有關專家認為,面對勞動力緊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挑戰,在土地流轉加速的基礎上,科學種田和綠色高效的生產方式,將為未來農業節本增效、可持續發展打開新空間。(新華社記者孫志平、李鈞德、張興軍)(來源: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