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 會調查、發布的數據,3月份,鋼鐵行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為50.6%,較2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在連續兩個月回升后出現回落,但已連續兩個月處 在50%的榮枯線上方。主要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三連升至近10個月的最高點,新訂單指數高位回落,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至近一年來的最低點,產成品庫存指 數時隔5個月后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
PMI顯示,當前鋼鐵企業生產更加積極,訂單增長趨緩,出口大幅下降,行業供大于求的跡象顯現,企業庫存出現積壓。
鋼廠生產節奏加快
3月份,鋼鐵行業生產指數上 升至52.0%,為2016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點,較2月份回升1.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和生產相關的采購活動也繼續呈現活躍態勢。3月份鋼鐵行業采購 量指數雖較2月份回落5.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50%的榮枯線以上,為50.6%;原材料進口指數回落6.8個百分點,為52.3%;原材料庫存指數微跌 0.8個百分點,至53.1%。從4個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當前鋼廠生產活躍度有所提高,特別是3月份采購量指數和原材料進口指數均顯現出在擴張區間內趨 穩的態勢,表明當前鋼鐵企業仍在加快備料,為后期擴大生產做準備。
今年初以來,隨著鋼價的大幅 上漲,鋼廠生產處于盈利狀態,并且大部分鋼廠利潤可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2月份,國內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實現利潤360.2億元,同比增長 21.1倍。由于盈利可觀,國內鋼廠增產意愿強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2月份,我國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12877萬噸和16655萬噸,同比分 別增長5.8%和4.1%;粗鋼和鋼材日均產量分別為218.25萬噸和282.29萬噸,較2016年12月份日均產量分別增長0.65%和下降 8.57%。
在去年完成6500萬噸鋼鐵 去產能任務的基礎上,今年我國將再去產能5000萬噸,并且要徹底取締“地條鋼”,這顯示出今年我國鋼鐵去產能力度更大,執行也更加堅決。違法違規產能和 “僵尸企業”的退出,將為優勢鋼鐵企業產能釋放提供空間。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被調研的163家鋼廠高爐產能利用率為83.86%,環比增幅為 0.48%,剔除淘汰產能的利用率為88.69%,同比增幅為1.29%,已連續兩周回升;高爐開工率為76.52%,環比增幅為0.69%。由此可見, 國內鋼廠復產速度開始加快,預計后期鋼廠生產仍將維持高位。
市場需求增長趨緩
3月份,鋼鐵行業新訂單指數 為50.6%,較2月份回落4.7個百分點。這表明隨著鋼價的下跌,代理商及終端用戶向鋼廠訂貨更加謹慎,鋼廠銷售壓力有所加大。但該指數連續3個月處于 50%的榮枯線以上,表明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向好,國內鋼鐵需求不斷增加,當前國內鋼市需求端仍有支撐。
從終端需求來看,3月份,國 內鋼材市場處于傳統消費旺季,但市場整體終端需求表現不及2月份。主要原因一是鋼價震蕩回落增加了終端用戶的觀望氛圍;二是2月份工地加快備貨在一定程度 上透支了3月份的用鋼需求;三是今年以來鋼價持續大漲已超出不少工地年初預算,終端用戶承受能力明顯減弱,部分工地有放慢施工節奏的現象。不過,1月~2 月份,基建、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回升,顯示出國內鋼材市場需求整體處于較高水平。
3月份,鋼鐵行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回落7.1個百分點,至41.6%,為2016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點。從該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當前國內鋼廠出口接單難度明顯上升,后期鋼材出口量或將繼續降低。
從鋼材出口情況來看,海關數 據顯示,1月~2月份,我國出口鋼材1317萬噸,同比大幅下降25.7%。2月份,我國出口鋼材575萬噸,較1月份減少167萬噸,環比下降 22.51%,同比下降29.10%,出口量連續8個月降低,創下近3年來月度出口新低。我國鋼材出口量持續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內外貿價差倒掛。目前國 內鋼材價格遠高于國外,國內銷售利潤明顯增加,鋼廠資源國內投放熱情增強,出口意愿明顯下降;二是大規模反傾銷調查。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直接針對我 國鋼鐵出口或與我國鋼鐵出口有關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反規避等貿易摩擦事件多達80起,涉及的品種包括建筑鋼材、熱軋板材、冷軋板材、不銹鋼和鋼 管等多類鋼材品種。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以上制約鋼材出口的兩個因素短期難改,后期國內鋼材出口量將繼續降低,鋼材出口轉內供壓力增大。
鋼廠和市場庫存雙雙增加
3月份,鋼鐵行業產成品庫存 指數時隔5個月后再度回歸擴張區間,較2月份回升5.3個百分點至53.0%,為2015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點。這表明當前鋼鐵企業生產加快,訂單減少, 廠內庫存開始出現積壓。鋼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上旬末,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412.74萬噸,比上一旬末增加104.02萬噸,增幅為 7.95%,較2016年同期增長3.07%。
與去年同期相比較,3月份, 全國鋼材市場庫存量增加329萬噸,鋼廠庫存量增加42萬噸,市場庫存量和鋼廠庫量存合計較2016年同期增加371萬噸,而2月份為增加594萬噸。產 業鏈庫存同比增幅有所縮小,但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如果后期庫存不能快速消化,鋼廠將再次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
原料成本仍居高位
3月份,鋼鐵行業購進價格指數兩連升至62.6%,較2月份上升2.2個百分點,為近4個月以來的最高點,且連續13個月處于50%的臨界點之上,顯示原材料價格繼續保持強勢。
從原料市場表現來看,3月份原料價格走勢分化,漲跌不一。其中,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國產鐵礦石、鋼坯、廢鋼價格震蕩趨弱,焦炭價格延續漲勢。
從近年鐵礦石市場來看,一季 度是傳統的供給淡季,但今年以來在高價的刺激下,礦山發運量持續處于高位,導致港口庫存量連攀新高。隨著淡水河谷S11D的卡粉開始供應市場,目前港口高 品位資源緊張的情況也有所緩解。不過,近期,隨著國內鋼價出現調整,鋼廠利潤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企業對原材料的采購熱情有所衰退,采購量和前期相比增速下 滑。
預計后期進口鐵礦石價格仍將 以弱勢調整為主。從焦炭市場來看,隨著生產加快,鋼廠的焦炭庫存開始走低,焦炭市場交投氛圍較好,鋼廠焦化企業庫存均快速走低。不過,鋼廠在保持高利潤的 情況下,對焦炭漲價均有較強的接受度,預計后期焦炭繼續上漲概率仍較大。綜合分析,當前原料供應端壓力持續加大,但原料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后期或 將更多隨著鋼企利潤而波動。
綜合而言,當前鋼廠利潤依然 高企,鋼廠產能釋放加快,疊加樓市調控加碼及貨幣政策趨緊,國內鋼市供需矛盾有所累積。不過我國經濟整體企穩回暖,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維持較高水平,鋼 鐵去產能政策仍在持續發力,對鋼價走勢形成較強提振。國內鋼價在經過3月份的下跌釋放風險后,4月份繼續下跌空間有限,有望逐步止跌并小幅回升。(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