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鋼鐵人,應該懷著克服困難、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和更加飽滿的自豪感,始終對中國鋼鐵行業保持戰略自信和發展定力。
“我們堅信,只要國家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繼續深入推進,各項配套政策真正落實到位,中國鋼鐵行業的供求矛盾就能得到平衡。鋼鐵作為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今年鋼鐵企業必須因勢利導,在去產能的攻堅戰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日前,全聯冶金商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接受了 《中國冶金報》等媒體記者的采訪,結合包括沙鋼在內的民營企業實際,就鋼鐵行業的地位作用、發展趨勢以及沙鋼的生產經營策略,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鋼鐵工業是中國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鋼鐵工業是建設現代化國家非常重要的基礎材料產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鋼鐵工業順勢而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發展時期,為經濟社 會的全面發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貢獻。目前,鋼鐵工業已經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沈文榮指出,中國要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國防現 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高品質的鋼鐵產品。中國鋼鐵行業至少還有30年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作為鋼鐵人,應該懷著克服困難、勇于 擔當的責任感和更加飽滿的自豪感,始終對中國鋼鐵行業保持戰略自信和發展定力。”他說。
對于中國民營鋼鐵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沈文榮表示,無 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基石,是中國鋼鐵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近10年來,民營鋼鐵企業依靠體制新、機制 活、效率高的優勢和特色,通過技術、管理、品種、質量、節能環保和市場營銷等創新,增強了企業內生動力。今年鋼鐵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6 年,鋼鐵行業從低迷中開始復蘇,全行業總體實現盈利,這是在國家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大背景下取得的可喜成績。”沈文榮指 出,2016年,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的情況下,我國宏觀經濟逐步企穩向好,鋼鐵行業壓減了6500萬噸以上過剩產能,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雖然 2016年整體鋼產量(8.08億噸)較2015年(8.03億噸)絕對值略有增加,但落后產能、無效產能的有力化解,無論是對鋼鐵行業市場環境的凈化, 還是對行業企業實現扭虧,都起著舉足輕重作用。
沈文榮分析,2017年,中央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對一批重大基 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進行精準投資,實施一系列重點建設工程。他預測,為實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17年宏觀經濟將保持穩中求進的態勢, 對鋼材的需求空間較大,但由于鐵礦石、焦煤等鋼鐵原材料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加上環保設備的運行成本較高,鋼鐵企業的經營壓力仍然很大。同時,受歐美等國家 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今年我國鋼材出口可能會低于去年。加之受到國內外經濟運行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鋼鐵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盡 管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有所上漲,企業還是應該居安思危,認真做好應對各種新挑戰的思想準備,審時度勢提出新的對策措施和預案,謀求穩健發展。”他表示。
對 于鋼鐵行業去產能問題,沈文榮認為,去產能切忌“一刀切”,更不宜搞“指標分攤”,而是應該科學分析,突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他指出,如果把地處內地、 缺資源、缺市場、生產和物流成本較高且長期嚴重虧損企業的產能進行壓減,并徹底去除工頻爐、中頻爐生產的“地條鋼”產能,同時讓游離于國家統計范圍之外的 落后產能和無序競爭的企業退出市場,讓優勢鋼鐵企業發揮應有的市場引領作用,保證鋼材價格維持在正常合理水平,那么今年鋼鐵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可以保持去年 的水平,甚至有望更好一點。
沙鋼綜合經濟效益
要保持并力爭好于上年水平
“2016年,沙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1983億元,利潤超過50億元。沙鋼集團本部的人均產鋼量達到1200噸~1300噸,全員勞動生產率、噸鋼能耗等指標繼續位居全國同行前列。今年前2 個月,沙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66.9億元、利稅23.8億元、利潤2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483%、3173%。”據沈文榮分析,近年 來,在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沙鋼集團之所以能夠保持高效穩健發展,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實施以“創新、轉型、提升”為主要內容的發展戰略,緊緊圍 繞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推進結構調整,增強內生動力。
沈文榮介紹說,今年是國家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也是沙鋼實施企業“九五”發展規劃,深入開展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之年。2017年,沙鋼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是:綜合經濟效益要保持并力爭好于上年水平。
他進一步指出,為了實現今年降本增效的奮斗目標,沙鋼將堅持實施“以鋼為基、多元發展”戰略,在鋼鐵主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上,突出抓好“四大中心”工作。
具體包括:
抓好以煉鐵為中心的效益管理,通過強化市場預測和分析,創新采購模式,鎖定資源,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合理優化配煤、配礦等,不斷降低鐵水生產成本;
抓好以煉鋼為中心的品種質量管理,通過狠抓煉鋼工藝的優化和標準化操作,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品質量提升;
抓好以軋鋼為中心的精細管理,堅持“軋鋼就是軋標準”的理念,實施精細化管理,推行清潔生產,穩步提升產品質量;
抓好以全方位、全過程為中心的基礎管理,這是上述3項中心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基礎扎實了,品種結構的優化和效益指標的提升才能夠得到有力的保障。
沈文榮表示,對于鋼鐵行業來說,人均產鋼量是一個很重要、很直觀的效率、效益指標,也是衡量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成果的標準之一。未來,沙鋼將著力推進 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四化”建設工程,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我們將通過深化自動化與信息化的融合與集成,對重要崗位實施機器人、機械手操作 等舉措,不斷提高人均產鋼量。我們的目標是經過3年~5年的努力,使沙鋼的人均產鋼量達到1500噸~1600噸,以此來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 鋼鐵行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沈文榮說。(來源:中國鋼鐵新聞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