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鄭毅:全球視角下的中國鋼鐵產能配置

作者: 2017年04月12日 來源:鋼易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美之間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傾銷”便是美方對中國常見的指責之一,鋼材則是其中的重要項目。就在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最終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銹鋼板和鋼帶獲得補貼,以低于合理水平的價格在美國

【中美之間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傾銷”便是美方對中國常見的指責之一,鋼材則是其中的重要項目。就在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最終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銹鋼板和鋼帶獲得補貼,以低于合理水平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

與此同時,美國也對其他一些經濟體發起鋼材“傾銷”調查,其他經濟體也在對中國發起相應的調查,全球鋼鐵產業風起云涌。

中國鋼鐵產能是否過剩?鋼鐵產能如何配置?行業如何升級?這些問題都需要置于全球視角下審視。】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鄭毅)

中 國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經濟仍然處于快速的擴展中。目前中國的鋼材消費強度名列世界前茅。滿足鋼材需求對維持中國經濟的增長十分重要。但 是由于中國的經濟政策變化頻繁,使得準確預測中長期的鋼材需求變得十分困難。在本世紀初,根本無人能想象中國的鋼產量和鋼材需求會達到目前的水平。為充分 滿足不斷變化中的鋼材需求量,中國保持一定的富余產能是必要的。

中國鋼鐵產能到底有多少

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來自消費、出口和投資三方面。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曾希望主要依靠消費和出口來拉動經濟,但很快發現經濟無法實現預定的增長率而重新加大在固定資產上的投資。這些投資帶動了鋼材需求,推動了中國的鋼材價格在2016年到達十年內的最高點。

討 論中國鋼鐵產能配置是無法回避中國的鋼鐵產能利用率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15年和2016年的粗鋼產量分別為8.03億噸和8.07億噸。而分析中國鋼鐵行業各種原料使用量和各工序金屬收得率顯 示,2015年和2016年中國合乎邏輯的產量應分別為9.48億噸和9.68億噸。

其實有關方面對實際鋼產量有意或無意的瞞報或漏報早已不是新聞。當年曾有一位冶金部的前副部長通過媒體指出僅河北一省瞞漏報的鋼產量就高達5000萬噸。

另 外,官方公布的2016年的中國鋼材產量是11.39億噸。而這個鋼材產量與該年的官方統計鋼產量之間的差距之大并不是重復統計之類的原因能解釋的。如果 2015年中國的鋼鐵產能是12億噸,中國當年的實際鋼鐵產能利用率已達79%。盡管這一數值不盡理想,但已明顯高于世界鋼鐵協會的其它65個成員同期 71%的平均產能利用率。

中國的經濟在上世紀是以鋼為綱的。第一次在中國輿論上公開討論鋼鐵產能的過剩問題是在本世紀初,其時中國的鋼年產量還未達1.5億噸。而過去兩年官方有關鋼產量的數據都在8億噸以上。現在看來那種提法是缺乏深思熟慮和嚴謹分析的。

對 中國鋼鐵增產趨勢的誤判,不僅發生在中國,同樣也發生在中國最大的進口鐵礦石來源國澳大利亞。在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外交外貿部曾資助過一 項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導、相關鐵礦業公司參與的,關于中國未來鋼產量和進口鐵礦石需求的研究。他們的結論是中國將在本世紀的頭十年達到年鋼產量的峰值 1.5億噸。

這個結論不僅影響了澳大利亞政府的有關決策,也使澳大利亞的兩大鐵礦巨頭在做出擴產決定時變得更為謹慎。延遲做出增加鐵礦石供 應量的決定導致后來鐵礦石市場供給側產生巨大缺口和價格飆升。一方面這使來自其它地區的鐵礦石乘機搶占了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鐵礦石價格飆升也使 中國鋼企損失慘重, 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具有能與美國比肩潛力的世界大國,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間的發展速度和達到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研究中國經濟和鋼鐵業發展的難點在于,從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史中無法為中國找到一個合適的參照系。

關鍵是弄清哪里過剩了

過剩是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一方面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希望在經濟發展中注入更多市場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對過剩這一市場經濟的伴生物憂心忡忡。

中 國鋼鐵業過剩產能問題受重視的程度,是與行業中缺乏競爭力的產能的業績成反比的。這些產能往往存在于國企中,特別是地方國企。按所有權中國的鋼鐵企業可分 為三類:央企,地方國企和民企。2016年他們在中國鋼產量中的占比分別是12%,26%和62%。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央企一直占據中國高端鋼材研發和市 場的領導地位。而民企則是鋼鐵業中產量上升最快,對市場需求反應最迅速的一類。他們的產量在中國鋼產量中的比重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低于30%上升到目前 的水平。

鋼鐵業中的地方國企由于地域和體制所限,在大眾化產品的成本上拼不過民企,在高端細分市場中則因研發投入不足和后發的市場劣勢難與 央企相抗衡。根據對中國2015年盈利最多十五家鋼企的統計數據的分析,央企、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的噸鋼利潤分別為102元,41元和62元。在中國的中 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地方國企中存在著1.6億噸到1.85億噸的高成本鋼鐵產能。設法降低這些產能的生產成本是中國鋼鐵業必須直面的一個挑戰。

中 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在加速。作為一個傳統行業中國鋼鐵業仍然留存了很多計劃經濟和閉關鎖國時代的歷史痕跡。1978年開始建設的寶山鋼鐵是中國大型鋼廠的 地理布局由靠近內陸原燃料產地向沿海臨港轉變的一個標志。目前中國的優質產能都集于之后建設的大型臨港型鋼廠。2015年中國這樣的優質產能大約只占了總 產能的9%。

鋼企搬遷的機遇

根 據中債資信對中國24家上市鋼廠2015年報表的分析,中國東部鋼廠的噸鋼原燃料成本因物流成本的差異而分別比中部鋼廠和西部鋼廠低117元和264元。 而中國鋼廠目前的噸鋼平均利潤還不到50元。這些中西部的內陸鋼廠或不得不為來自沿海港口的進口鐵礦石支付額外的物流費用,或使用品位低埋藏深處理成本高 的國產鐵礦石,或因兩者皆有之而導致缺乏競爭力和經常虧損。

通過搬遷具地緣劣勢的內陸鋼鐵企業到沿海合適的地點,實施改造性重建,將可以顯著降低這些鋼廠的原料物流成本,改善它們的贏利前景,提升他們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為這種跨省產能轉移需要有創新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資金來加以保障。目前的產能減控政策和國有鋼廠的屬地化管理都會對這種產能轉移起阻滯作用。

中 國的鋼鐵產能轉移不僅有從西往東還有由北向南的挑戰。在中國沿海的三大經濟帶中,鋼材的供需均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位于北方的環渤海經濟帶地區已呈嚴重的 供過于求,位于南方的珠三角經濟帶地區則要靠輸入鋼材來滿足當地的大部分需求。為降低鋼材的市場到達成本,應將部分現位于環渤海經濟帶地區的產能移往珠三 角經濟帶地區。

建設中的湛鋼

鋼 鐵的產業鏈很長,能顯著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這是廣東希望發展鋼鐵業,特別是高端鋼鐵產能的內因。當然不是在經濟已很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而是在經濟相對落 后的粵西沿海,如湛江。廣東省省屬的國有鋼鐵企業已被全盤托付給了寶鋼,就是希望通過引入寶鋼的技術、管理、資金和政府關系來發展廣東的鋼鐵業。

另 外也可從廣東省重用具有鋼鐵行業背景的干部,窺見對發展鋼鐵行業的重視。張廣寧現在是廣東省人大的一位副主任。他曾長期在廣州鋼鐵工作,后來先后擔任廣州 市的市長和書記,央企鞍鋼集團的董事長。湛江的市長王中丙也來自廣州鋼鐵,他畢業于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是一位典型的鋼鐵人。這位王市長在一 次近期的采訪中表示,寶鋼湛江項目已經盈利,作為一個千萬噸級的鋼廠在投產之后的一年內就能盈利是很少見的。他還說湛鋼的產品深受市場的歡迎。作為一位政 府官員在這個時候為鋼鐵業大唱贊歌,是比較另類的。但這應該反映了他本人、湛江市和廣東省的真實想法。

實際上廣東的鋼鐵業不僅有強勁的內需 支撐,同時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有利于出口鋼材到南海沿岸的東盟國家。而那里是目前中國鋼鐵出口的主戰場。對于依賴進口鐵礦石為原料的中國沿海大型鋼廠,位 于南海沿岸可縮短進口鐵礦石和出口鋼材的運距。相對于中國北方的鋼廠節約大量的原料和產品的物流成本。

中國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和人均鋼產量都還未達到峰值

通過觀察其他發展程度高于中國并同樣采用進口原料而出口制成品產業結構經濟體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和人均鋼產量,并比較中國與這些經濟體之間在人均GDP, 人均鋼材消費量和人均鋼產量上的差距,顯示中國的人均鋼材消費量和人均鋼產量都還未達到峰值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因 國內需求疲軟,中國的鋼材出口在2014和2015年分別增加了50%和20%。2015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12億噸。出口的急劇增加 頻頻在出口市場引發貿易糾紛。與中國鋼材有關的國際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的數量從2014年的27件飆升至2016年的49件,涉及多達21個國家和地區。 2016年每一案件平均涉案的鋼材數量為33萬噸,金額為1.6億美元。大約15%的該年度出口鋼材涉及上述國際貿易救濟調查案件。

雖然中 國鋼材的出口數量巨大,但與我們的多數貿易伙伴相比,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在生產量中的占比是很低的。2015年和2016年該數值都在12%附近波動,遠低 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而我們的近鄰韓國為46%,日本為40%,歐洲的產鋼大國德國和俄羅斯分別為60%和43%。

這兩年中國的出口鋼 材在韓國、東盟和中東市場都已達到相當高的市場占有率。而在歐盟和包含美國在內的美洲市場中國鋼材因受當地貿易保護政策的干擾市場占有率遠低于正常水平。 他們質疑中國鋼材的市場競爭力,指責中國以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方式補貼出口鋼材造成人為低價,并以高額的懲罰性關稅阻止從中國進口鋼材。但歐美市場對高端鋼 材的需求大,本國產品生產成本高,仍是一個值得深耕的市場。

從2016年的數據看,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鋼材出口下降了,而對韓國的出口上升了。而韓國是輸美鋼材的最大來源國。可謂是山不轉水轉,美國人也明白在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中,沒有國家是可以獨善其身的。

世界鋼鐵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2000至2014年的十五年間國際間的隱形鋼材貿易的年均增長率為4.6%,遠高于同期國際鋼材貿易2.9%的年均增長率。

2014 年國際間的隱形鋼材貿易量為3億噸。隱形鋼材貿易是指國際間鋼材制成品(如汽車零部件和汽車整車)的貿易。有競爭力的原料價格、健全的制造業基礎是中國發 展隱形鋼材貿易的比較優勢。隱形鋼材貿易因產品的廣泛性和分散性而降低貿易糾紛的風險。它不僅能推動鋼材出口,還能通過發展制造業提供就業和稅收,值得大 力提倡。

中 國的鋼鐵產業大而不強已成為一種政府和輿論間的共識。但為何不強卻鮮被提及,不是中國生產不了高端鋼材,而是中國的多數鋼鐵產能在成本上的競爭力只處于行 業的中游。效益不佳已成為很多中國鋼企的常態。這樣的企業失去了發展的后勁,更談不上投資研發和開拓新市場。雖然中國已生產了全球大約一半的鋼鐵,但中國 鋼企已多年缺席鋼動力公司每年發布的全球鋼鐵業競爭力十強的榜單。

為改善中國鋼鐵產能的成本競爭力,中國除可出臺配套的政策協助中西部高成 本的鋼廠搬遷到沿海地區重建外,還應大力推進進口鐵礦石的抑價戰略。為穩定鐵礦石的供給和采購價格,依賴進口礦石的大型鋼鐵企業大都會參股或控股鐵礦項 目。日韓和臺灣省的鋼企一般選擇參股由大型礦業公司控股的海外鐵礦項目。而中國鋼企如寶鋼、鞍鋼和首鋼和安塞樂米塔爾則傾向于控股和直接經營礦山。

從目前的數據看,由于優質鐵礦項目基本被國際鐵礦業的六巨頭所控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采取控股策略的鋼企在鐵礦石業務上的總體收益不如那些參股的鋼企,而這些投資收益是用于反哺鋼鐵業務的。中國需要新思維來繼續推進鐵礦石的抑價戰略。(來源:觀察者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