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三橋軸承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高鐵專用軸承項目,進入到實質性的樣品試驗階段。據悉,這種用于高速列車和貨車的重載軸承,可使單節車皮載重提高80到100噸,并且壽命長,穩定性強,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市場前景廣闊。
為了配合高鐵專用軸承生產項目的上馬,今年初,三橋軸承公司啟動了“智能工廠”建設。目前,該公司引進的46臺搭載I5智能控制系統的I5系列智能機床正在安裝調試。公司負責人李釗介紹,投入使用具有世界領先技術水平的I5智能機床,只是企業“智能工廠”建設工程中的第一步。按照規劃,他們將高度融合當今最前沿的德國“工業4.0”應用技術,構建起15條360度六軸關節式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實現軸承生產集成化管理,機床設備網絡化應用。
據悉,近年來,臨西縣軸承產業加速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同時,受到企業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制約,軸承產品精度和檔次偏低,企業利潤僅僅突破7%。為破解軸承產業發展瓶頸,臨西縣積極引導、扶持企業建設以“互聯網+制造業”為主要標志的“智能工廠”,助推軸承產業向高端軸承制造和核心技術領域邁進。
臨西縣發改局副局長郭西榮介紹,軸承“智能工廠”生產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以I5智能機床為主體的生產設備組合鏈接,實現技術控制、制造生產、流程管理信息化,生產可以全天候不間斷,而且同一批次產品質量一致。郭西榮說,推行軸承“智能工廠”生產模式,產量提高2倍以上,檢驗成本降低60%左右,精度可達到國內乃至國際一流產品水平,由此提高產品利潤2倍多。
今年1月份,臨西縣與在全球首創I5智能控制系統及智能機床的沈陽機床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該機床集團提供人員、技術等支持,協助臨西縣軸承企業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優化工藝流程、車間布局,組建“智能工廠”。臨西縣將“智能工廠”建設列入了年度重點工作,并組建專門小組具體抓。出臺了“零占地技改”“科技創新獎勵十條”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規模軸承企業技術改造。縣財政設立了年度500萬元的企業專項扶持資金,對企業更新、升級生產設備,一次性投入超千萬元的,給予設備購置補貼資金。同時,利用縣軸承技工學校、河北省軸承研究院資源平臺,建設科技研發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為軸承企業提供產品、工藝、設備、人才等多元化的發展支撐。
目前,臨西縣有十多家規模軸承企業完成了“智能工廠”的建設規劃。其中,誠為、三橋、泰姆斯三家軸承企業已經引進I5智能機床200多臺。另外,飛龍軸承智能化全密封無塵車間正在建設,新上磨超、裝配、檢測等9條自動智能生產線,各種生產、檢測設備100臺;億泰克、寶鑫、玉良等多家軸承企業“智能車間”完成設計布局,廠房車間正在建設改進。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臨西縣27家規模軸承企業將全部建成智能化工廠,預期軸承產業銷售收入以7%的年速度遞增,將突破200億元大關,為實現華北地區最大的軸承生產銷售基地的發展目標夯實基礎。
(來源:互聯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