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的蒸發過程大多屬于沸騰蒸發,即溶液中溶劑在沸點時汽化,汽化過程中溶液呈沸騰狀,汽化不僅在溶液表面進行,而且幾乎在溶液各個部分同時發生汽化現象,即沸騰蒸發過程是一個劇烈的傳熱過程。因此,可將蒸發器作為集中參數系統處理。與其他傳熱設備一樣,蒸發器的對象特性也很復雜,每效蒸發器常用一階時滯環節近似。
蒸發的必備條件是熱能不斷供應和汽化蒸汽不斷排除。通常,蒸發操作用飽和水蒸氣作為加熱源,稱為加熱蒸汽或生蒸汽。被蒸發溶液大多為水溶液,從溶液中蒸發汽化出來的蒸汽亦是水蒸氣,稱為二次蒸汽。及時排除二次蒸汽,可降低蒸發器內壓力,有利于蒸發。二次蒸汽用于另一蒸發器的加熱,能充分利用熱能。通常,采用多效蒸發,逐步蒸濃。
蒸發器的控制指標是最終產品的濃度。產品濃度作為被控變量組成的一些控制回路稱為主控制回路;為了使蒸發過程正常進行,對擾動變量在進人蒸發器前先期控制,組成的一些控制回路稱為輔助控制回路。
影響被控變量的擾動較多,包括蒸發器內壓力、進料溶液濃度、流量、溫度、加熱蒸汽壓力、溫度和流量、蒸發器液位、冷凝液和不凝物排放等。
蒸發器通常在減壓或真空條件下進行,蒸發器內真空度低,對產品質量和顏色等有影響,真空度高有利于溶液沸騰汽化,提高傳熱系數,節省蒸汽,提高產品濃度。
在相同加熱蒸汽量和真空度的操作條件下,進料濃度增大,產品濃度也增大;進料溫度影響加熱蒸汽量;進料溶液流量增大,產品濃度下降,并使液位升高。通常,選擇進料流量作為操縱變量。
加熱蒸汽童對蒸發操作影響很大,加熱蒸汽流量大,供給的熱量大,蒸發量增大,影響正常操作,并造成過熱,影響產品質量,應予以控制。加熱蒸汽壓力小,不易蒸發,傳熱系數下降;壓力大,產生大量二次蒸汽,同樣造成傳熱系數下降.因此,蒸汽壓力應予以控制。
除升降膜蒸發器外,液位應維持一定高度,以保證蒸發操作正常進行.液位波動大,破壞汽液平衡和物料平衡,影響產品質量。液位與蒸發面積有關,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蒸發操作。
冷凝液和不凝物排放十分重要,凝液的過快排放,易造成帶汽排放,浪費蒸汽,不及時排放影響蒸汽的冷凝。不凝物氣體會造成絕緣氣膜,降低傳熱系數,應定期排放。
為使蒸發過程產品濃度滿足工藝要求,常用的操縱變量有進料流量、循環量、出料量、加熱蒸汽量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