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注塑網訊】當前,我國石化行業大宗基礎產品產能過剩嚴重,“低端擁擠、高端短缺”的結構性過剩十分突出。在日前舉行的2016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指出,結構調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條主線,也是石化產業提升競爭力的一條主線。目前,我國石化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依然嚴重,去產能工作只是開了個頭,尤其是在市場向好的時候,去產能面臨的挑戰就更加艱巨。
石化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嚴重
傅向升介紹,2016年我國石化行業運行質量的提升和改善取得了成就,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一是在政府引導下,石化行業和企業加大去產能的力度。如化工大省山東持續開展化工行業綜合整治,加快企業搬遷改造和集聚發展;浙江大力處置“僵尸企業”,淘汰化工落后裝置和工藝;江蘇對全省石化產業布局重新界定,大調整、大優化。二是產品結構加快調整。如我國成品油質量升級,國四汽柴油標準在全國施行;一些大型煉化企業從原來單純提供通用原料,到向市場提供差異化、專用性、功能性的合成材料等等。三是兼并重組增多,集中度提高。如佰利聯并購四川龍蟒,躋身亞洲第一,成為全球第四大鈦白粉生產企業;沙隆達并購農藥巨頭ADAMA,一躍成為我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農化公司,成為我國農藥行業的旗艦型企業等。四是化工搬遷入園步伐明顯加快。五是企業在環保、安全、科技、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加大。(責任編輯:LLX QQ:2355779321)
推薦閱讀:2017年展會信息2016義烏裝博會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