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太湖之光”蟬聯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5G無線和網絡主要關鍵技術通過驗證,長效注射抗艾滋病藥物、寨卡病毒診斷試劑等研制成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作為我國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當資本“牽手”創新,又會孕育出怎樣的新動能?
在科技部近日舉辦的重大專項成果發布會上,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陳傳宏向記者表示,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下專門設立的針對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的子基金,已正式運作,基金規模100億元。
推動成果的轉移轉化,是促進重大專項科技成果“落實、落地”的重要舉措。陳傳宏表示,“要探索建立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手段加速重大專項成果轉化的新機制。”
“撬動多方資源和力量充分融合,讓全社會共贏、共享科技進步的紅利。”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認為,目前我國在科技領域的投入尚顯薄弱,社會資本的投入程度還遠遠不夠。讓更多的社會資金和資本,進入國家的重大科技研發項目中,有利于支撐起我國科技強國的建設。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民口重大專項中央財政投入769億元,帶動企業地方投入1080億元,直接帶動新增產值1.42萬億元,相關企業實繳稅金總額1300億元,獲專利授權1.1萬項,技術標準8400多項,吸引了包括585名“千人計劃”專家在內的400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