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備受矚目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勝利返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在歷時68天、航行7929海里后,該團隊搭乘科考船“探索一號”(TS-03航次),于3月23日清晨回到三亞。
中科院深淵科考隊TS-03航次共有成員60人,分別來自中科院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10家單位。該團隊于今年1月15日從三亞出發,再赴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執行中科院戰略性B類先導專項“海斗深淵前沿科技問題研究與攻關”及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淵前沿科學問題探索與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科技任務。
在此前的全國兩會期間,該團隊因連續打破兩個世界紀錄,而受到媒體關注——一個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海底地震儀,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了兩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的國家;另一個是,我國水下滑翔機完成 6329米下潛深度,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世界紀錄。
具體來看,科考隊此行使用自主研發的4型裝備,20次進入挑戰者深淵大于10800米的海底,最深達到10911米,累計著底作業的時間長達230多小時。
來自中科院的數據顯示,這些成功的下潛在世界的最深處附近獲得了1200多升水樣、120升經過原位化學實驗培養的水樣、330多個海底大生物樣品、近4升海底沉積物樣品、12小時高清視頻和40小時的標清視頻資料。在海底通過對1250升海水的自動過慮富集和固定,獲得大量微生物樣本。所獲得的近2800毫升保壓氣密水樣,是國際上首次在萬米深度獲得的保壓氣密水樣——這些樣品和影像資料將有助于科學界對萬米海斗深淵的研究。
此外,科考隊使用原位實驗號、萬泉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對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系列深海裝備進行了成功的試驗和實際應用。其中包括我國首次獲得成功的7千米級紫外激光拉曼光譜儀、具陶瓷耐壓艙結構的高清攝像機,全海深保壓氣密水體取樣器、浮力材、固態鋰電池、高清攝像系統、水體微生物原位抽提和固定裝置。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