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葡萄酒產業降稅成熱點 如何在進口市場突圍是重點

作者: 2017年03月17日 來源:化工儀器在線 瀏覽量:
字號:T | T
今年兩會,葡萄酒產業降稅再度成為熱點。事實上,葡萄酒產業降稅早已呼吁多年。不過,在如何提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力這一問題上,除了需要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外,中國葡萄酒應該找出自己的表達方式。 今年兩會,葡萄酒
葡萄酒產業降稅成熱點 如何在進口市場突圍是重點

今年兩會,葡萄酒產業降稅再度成為熱點。事實上,葡萄酒產業降稅早已呼吁多年。不過,在如何提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力這一問題上,除了需要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外,中國葡萄酒應該找出自己的表達方式。

 今年兩會,葡萄酒產業降稅再度成為熱點。

 “我們建議國家把葡萄酒納入農產品征稅范疇,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張守志和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建議。

  事實上,葡萄酒產業降稅早已呼吁多年。不論是國產葡萄酒企業張裕(000869.SZ)、威龍股份(603779.SH),還是以葡萄酒為重要產業的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多次在公開場合振臂疾呼。

 3月1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布的全國兩會公開信息獲悉,包括葡萄酒、白酒在內降低消費稅的相關建議已經納入重點建議,將進入重點督辦程序。

 如何提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力?在進口葡萄酒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態勢下,今年中國酒業協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召開的相關座談會上,中酒協秘書長宋書玉表示,除了需要政府相關政策扶持外,中國葡萄酒應該找出自己的表達方式,根據中國人一桌菜一起吃的消費習慣,研究中國葡萄酒的消費文化。

 另外,在試酒師、品酒師人才培育上,中國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培育體系。

 漫長降稅路

 張守志說,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均把葡萄酒作為農產品,給予多種農業補貼及優惠稅收政策,而我國將葡萄酒作為工業產品,征收1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7%的附加稅以及25%的所得稅。“按現行稅率計算,每銷售一瓶價格為150元的國產葡萄酒,僅消費稅和增值稅就達37元左右,約占售價的25%,這還不包括附加稅和企業所得稅。”

 2月26日,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副局長張旭在葡界論壇上說,所有稅種加完,葡萄酒產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環節所繳納的稅負約占銷售收入的30%。

 張旭表示,在中國,除了葡萄酒生產企業稅負過重,還存在門檻高,審批程序繁瑣:要想進入葡萄酒生產環節,先要滿足工信部的行業準入條件,然后才能取得食藥總局頒發的葡萄酒企業生產許可證。準入門檻還硬性規定了一些不必要的建設內容,增加企業投資成本;國產葡萄園的土地多為集體所有,企業采取租賃居多,這和國外自有土地也大有不同。

 “智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等葡萄酒主產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即將全部實現葡萄酒進口‘零關稅’,同時葡萄酒主產國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促銷推廣力度,客觀上擠占了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導致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朱奕龍委員說。

 張守志委員表示,葡萄酒稅率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綠色發展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在西部,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和支柱產業。以寧夏為例,目前已建成酒莊180個,年產釀酒葡萄20萬噸以上、葡萄酒1億瓶,綜合產值達166億元,為7.5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帶動5萬戶、10萬名生態移民增加收入。

 為此,張守志、朱奕龍委員建議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委深入調查研究,參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取消10%的消費稅,把17%的增值稅稅率降到13%,給予葡萄酒產業發展更多扶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葡萄酒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最早下發于2006年,其中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進口葡萄酒的單位和個人,為葡萄酒消費稅納稅人。葡萄酒消費稅適用“酒”稅目下設的“其他酒”子目。

 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修訂了《葡萄酒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取消了對葡萄酒消費稅實行憑《葡萄酒購貨證明單》退稅的審批管理方式,改以抵扣辦法解決葡萄酒消費稅重復征稅問題。其中第四條:“納稅人從葡萄酒生產企業購進、進口葡萄酒連續生產應稅葡萄酒的,準予從葡萄酒消費稅應納稅額中扣除所耗用應稅葡萄酒已納消費稅稅款。”從而減輕了辦稅負擔并提高了辦稅效率。

 但10%的消費稅率至今沒有變。

 拒絕效仿

 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的沖擊究竟到底有多大?

 張旭認為,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持續提升,給國產葡萄酒造成很大的沖擊。國產葡萄酒產量下降,進口瓶裝酒無論是數量、進口額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從大環境看,國內葡萄酒市場仍處于調整期,市場預期不可盲目樂觀。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13.7萬千升,同比下降1%,這是自2013年以來連續第四年下滑。相比2013年兩位數幅度的下滑,近幾年國產葡萄酒產量正趨于穩定。

 來自海關的數據表明,去年,進口瓶裝葡萄酒4.81億升,同比增長21.8%,增幅比上年回落15.2個百分點;瓶裝葡萄酒進口額2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7.12%,增幅比上年回落20個百分點。張旭稱,這說明進口酒的市場泡沫也在擠壓。

 從進口瓶裝葡萄酒單價看,2016年平均價格為4.56美元每升,比上年下降3.8%,這說明進口葡萄酒正在加速以大眾化姿態進入市場。張旭表示,從數字可以計算出,在不考慮庫存(庫存無法準確統計)、產量(進口量)設定為銷量情況下,去年,進口瓶裝葡萄酒占國內葡萄酒市場份額的29.58%,這一數字在2015年是26%,一年時間提高了3.58個百分點。

 對此,商務部酒類流通立法課題組專家成員、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趙禹卻提出,未來中國的國產葡萄酒一直會保持在70%的市場份額,進口葡萄酒想超過40%的市場份額會很難。這是因為進口葡萄酒增長“事出有因”。

 他認為,海關數據并不完全代表進口酒在中國的消費額也同比例增長。進口量的增多和近幾年整個酒類消費市場需求趨緩,很多流通企業由于利潤受到影響,紛紛調整商品結構有關。

 據他估算,過去3年時間,進口葡萄酒經營者數量比三年前增加至少10倍,這也導致了渠道庫存明顯增加,他所指的渠道庫存包括真正的庫存,也包括樣品陳列等。

 其中,進口葡萄酒近幾年的增長和白酒有直接關系。不論是地產白酒還是國營名酒的經銷商,為了應對市場競爭時時調整,很多增加了葡萄酒,但并沒有擺脫靠原來的團購賣酒,也是庫存增加的原因。

 盡管從一線市場調研來看,趙禹認為國產葡萄酒尤其是二三線品牌近幾年的特色產品表現力很強。但他還是承認,國產葡萄酒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沒有真正形成統一的中國葡萄酒文化推廣體系。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國產葡萄酒企業張裕的總經理周洪江認為,過去幾年,進口酒對中國葡萄酒確實造成的一定沖擊仍然是良性的,對中國葡萄酒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轉型和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機會。

 他認為,葡萄酒作為酒類的一個品種,在中國的市場所占比例很小。目前我國人均消費葡萄酒的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8,對于品牌級葡萄酒企來說,未來會有很大的潛力。國產葡萄酒想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首先還是要練好內功。葡萄酒行業的短板主要是葡萄原料。中國葡萄酒的產區從西到東,很多地方都可以生產葡萄酒,所以要建立區域特色,形成產品的差異化。

 曾在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酒公司分管釀酒技術工作近二十年的張春婭說,王朝公司在天津、山東、寧夏、新疆不同產區有6個加工廠。去年,她又走訪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5個省區共40家酒企,品鑒完300余款酒后發現,中國不但有很好的葡萄酒文化資源,也有很好的葡萄酒。

 她在葡界論壇上說:“葡萄酒的終極功能是佐餐。試問哪一款中國不同產區正規廠家的酒配不上中國的地方名菜?我們需要的是種植者和釀酒師充分尊重葡萄固有的風格,過多效仿其他國家的風格,這樣釀出來的酒就缺乏自己的特色,也會失去大眾消費者。

 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董樹國在第四屆葡界論壇上說:“國產葡萄酒企業在原料上形成個性與風格,利用母語文化、餐食風俗等培養中國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的愛好,把主戰場擴大到三四線城市或鄉鎮,不受進口酒的牽引,不再走入進口酒的誤區,形成中國的葡萄酒語系,這就是國產葡萄酒最好的突圍。”

 但中國首位獨立酒評人、國際葡萄酒資深評委吳書仙感嘆,國外葡萄酒自然也有缺點,國產酒這幾年確實也在進步,但風土和人文原因,國產酒確實有蠻長路要走。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