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紀錄片《塑料王國》的場景中,一方面,中國的塑料垃圾成堆成山;另一方面,中國商人在源源不斷地進口廢塑料。為什么要從國外進口廢塑料?中國隨處可見的“白色污染”為什么沒有回收利用?進口廢塑料真的有那么可怕嗎?下面我們一一來分析作答。
廢塑料,主要是指塑料加工過程的下腳料及廢棄塑料制品經回收處理后的破碎料。不少使用過的塑料制品,如機電外殼、塑料瓶、光盤、塑料桶、塑料箱等,經消毒、清洗、破碎、再造粒后,仍可以作為塑料加工原料而再次使用,有些廢塑料的性能指標甚至優于普通的合成樹脂新料。
為什么要從國外進口廢塑料?
一、回收利用,大有所用
廢塑料回收之后可以制成很多其他物品,比如垃圾袋,塑料桶、以及其他生活塑料制品。還可以通過一些化學作用改變成為塑料合金制品,這些塑料合金性能甚至超過原生塑料的某些特性,只要是不涉及食品衛生以及特殊指標的都用可以用到廢塑料加工再利用科技。
二、借助外源,節約資源
進口廢塑料,利用廢塑料再生造粒,既可緩解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又可大量節省國家進口原油的外匯。塑料的原料是石油,我國石油資源有限,進口廢塑料可緩解我國資源短缺的問題。
比如說易拉罐、塑料瓶子這些可以隨手丟棄的垃圾,如果經過回收集中起來就是一座很大的礦產,一噸廢塑料可以煉制出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資源。
隨著自然資源的日漸枯竭和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二次原料的生產越來越受到工業生產者的關注。使用回收塑料進行生產,能夠有效從經濟和環保雙重層面提升工業生產者的競爭力,相比新塑料,使用回收塑料為原料進行生產可降低80%至90%的能源消耗。
三、國內需求,需而不足
作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自2010年后中國就生產了全球1/4的塑料,而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1/3。即便在塑料加工業增長開始放緩的2014年,中國的塑料制品產量也有7388萬噸,國內消費量則高達9325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加了22%和16%。
巨大的需求量使得塑料原料也成了規模龐大的必需品,其生產來源就包括了廢塑料的回收加工。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是全國回收廢塑料量的峰值,但也只有2000萬噸,占當年消費量的22%。
從國外進口廢塑料不僅僅比進口塑料原料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不少廢塑料在經過處理后,仍能保持相當好的加工性能和物化指標,加上進口關稅和運輸等費用較低,在國內加工銷售有一定利潤空間。同時再生塑料在國內還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因此隨著合成樹脂價格的暴漲,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大量進口廢塑料以降低成本。
中國隨處可見的“白色污染”為什么沒有回收利用?
廢塑料是一種資源,但只有清潔的廢舊塑料可以被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目前,盡管廢塑料已經有了多種用途,但在回收、分選、處理的技術上還不是很完善,廢塑料的二次回收利用就需要很大時間與成本,加工出來的原料質量也很難過關。
因此,研制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及綜合利用技術,使得廢塑料的再利用達到無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是緩解環境污染的技術輔助;制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根本前提。
進口廢塑料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人大代表說——梁毅民:南海有兩個鎮全是廢舊塑料加工小作坊,當地政府清理整頓過多次,但由于有市場,總會死灰復燃。廢舊物品進口不是政策問題,而是管理問題。除了廢塑料,美國的廢銅、廢鋁有2/3都出口到了中國,“我國進口后的流向管理很關鍵,一旦被沒有資質的小企業、小作坊收購,就會產生污染問題”。
如果這些進口的廢塑料都能得到合格環保地處理,本身是不成問題,但問題就出在違規處理上,其中包括大量紀錄片《塑料王國》中出現過的家庭式作坊作業。
我國國家標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廢塑料》對廢塑料及各種不合格情況都有明確要求。根據環保部的數據,2009年全國進行廢塑料進口加工的合法企業數量就多達1600家,被批準的廢塑料進口量達到1484萬噸,但這也僅是企業申請量的五成左右,2016年這一審批比例下降到了1/5。而實際進口時,在海關檢驗等各種因素影響下,廢塑料的實際進口量只有審批量的50%,2015年全國口岸被檢驗檢疫部門退運的廢塑料多達4000噸。
所以,正規渠道進口的廢物原料在檢驗檢疫部門的把關下,是不可怕的,是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那些企圖通過非法渠道進入我國的洋垃圾,正是口岸部門的嚴厲打擊對象。廣大消費者如果發現有此類現象,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共同為維護我國國門安全、保護國家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做出貢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