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 用電是每個家庭日常生活的基礎,如何精準用電,放心用電,一直是廣大民眾關注的熱門話題。3月14日,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國網湖南電力計量中心攜手長沙市質量監督局共同開展“電力開放日”活動,旨在增進與廣大電力客戶的交流和溝通,并針對民眾關于“智能電表跑得快”的說法作出權威解釋。
3月14日,長沙供電公司開展“電力開放日”活動,邀請代表實地參觀國網湖南計量中心智能電表生產線。
智能電表惹爭議
智能電表,是指具有準確計量客戶使用的電能外,還具備信息傳輸、遠程停送電、異常報警等功能的電子式電能表。與普通電能表相比,具有計量精度高、電價實時查詢、使用年限長等特點。目前,智能電表已基本覆蓋長沙市區的家家戶戶。
“智能電表本應是好事,電表上的液晶顯示屏可顯示電費、告警、歷史用電、實時電價及供電曲線等信息,讓居民更好地了解自家在不同時間的用電情況。”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客服中心計量室主任柳軍介紹,用戶可在用電波峰的時候關閉某些電器,根據自己需求,制定用電計劃,在精打細算中節約用電。
同時,他表示,智能電表還可以由電腦遠程自動抄表,將大大提高抄表精確性和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人工抄表的誤差,并可遠程分析電表數據,幫助供電企業掌握客戶用電信息,及時獲取現場故障和異常情況,方便及時搶修,減少停電時間。
然而,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從換了電表,感覺電費漲了好多,是不是智能電表轉得更快?此外,關于智能電表“跑得快”的問題,網上也一直有很多傳言。
實地參觀:五大關卡嚴格把關
活動中,來自長沙市區24家物業小區代表和6家大客戶代表共同來到國網湖南計量中心,實地參觀了智能電表現代化倉儲、檢定、配送及質量管理工作流程,了解了智能電表從出廠到安裝的全過程。
國網湖南計量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是湖南質量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負責全省計量器具檢定配送、計量標準量傳、計量技術監督等工作。中心自2013年6月成立后,建成了全國首個全自動化智能電表檢定與倉儲一體化系統。
代表們現場看到,智能電表從到貨到最后的配送環節共有五道關卡,五道關卡環環相扣,層層檢定。
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正在抓取智能電表進行檢測。
國網湖南計量中心從第一個供貨前的抽樣檢測環節開始,對生產廠家樣品的全性能實驗,確保測試合格后廠家才能批量生產;到第二道的到貨后抽檢,從成批到貨的產品中隨機抽取樣品,按規定進行樣品比對及抽樣試驗,抽樣產品檢測合格方可進入下一環節;到第三道的全檢驗收,保證合格的加蓋檢定封印,不合格的退回廠家;再到第四道的質量復查,從已合格的產品中再抽取一定比例的樣品再次進行檢測,確保物資再次合格;最后到第五道的省質監局檢測站進行抽檢,使用社會公用的檢定裝置進行測試,檢定結論是否正確,檢定過程是否依法依規。只有經過這五道關卡的計量器具才能使用在與電力客戶的貿易結算中。
供電局解釋:并非走得快是更靈敏
對于智能電表“跑得快”的現象,長沙供電給出了權威解釋:“電子表比機械表靈敏,但不會轉得更快,就好比電子秤和老式秤的區別,只是讀數更精準而已。”
“同時,以前像插頭不拔、電視待機等,可能機械表不會轉,但電子表靈敏度提高,出現這些情況就可能也會轉,所以居民就感覺比以前走得快了。”柳軍說。
他還提到,目前長沙市更換的所有電表,經過了層層把關,各級質監部門對計量準確度也進行了校驗。此外,供電局的專業工作人員,也會對電表進行實驗室抽檢校驗,確保讀數精準。
電表疑似跑快了怎么辦?
長沙供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實際用電中,客戶如果覺得電表準確性有問題,可到供電部門各營業廳提出檢測要求,供電部門收悉電表讀數疑問后,將按照業務流程予以及時辦理并現場進行核查,一旦確定是電表出現故障,將及時退還多收取的電費。
此外,客戶也可以將疑似有問題的電表交給第三方檢測機構,比如省級計量中心或質監部門進行檢測。
(原文標題:“電力開放日”解百姓疑惑 智能電表讓用電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