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在3月7日女生節這天,有女生收到了一份3D打印的玫瑰花,開心不已。除了可以打印玫瑰花之外,目前3D打印技術的應用領域還包括醫療、工業、汽車、教育、航空航天等,未來,電子產品和汽車工業的3D打印應用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入。據統計,3D打印主要運用于消費電子和汽車工業兩大領域的占比達到36%。
其實,3D打印作為制造業的一項革命性突破技術,在中國發展已有二十余年,近年來也獲得快速發展,正對社會各個行業及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
雖然目前我國3D打印產業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但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及產業化推廣的加快,未來3-5年國內3D打印或將迎來窗口期,潛在市場需求巨大。2017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將達到173億元,到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前景可觀。
目前,我國3D打印已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金屬零件、飛機起落架等。雖然專利數量多,但在質量上仍與行業領先國家之間存在差距,而缺乏核心技術與人才是制約我國3D打印發展的關鍵因素。
除了技術和人才外,國內3D打印行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3D打印企業因生產效率、材料短缺等問題,短期內無法實現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且3D打印機的價格十分高昂,大多桌面級的3D打印機售價都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國內仿制品的價格在6000元左右,但質量卻難以保障;加上,3D打印在產品精度和生產時長等生產效率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些都成為了制約3D打印發展的原因。此外,國內的大多數廠家對產品設計及環節把控的不嚴謹,也會影響到設備的性能及質量,從而影響到客戶的滿意度。
據上述報告分析認為,我國3D打印產業一直處于跟跑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3D打印產業大多停留在科研層面。要想擺脫跟跑的尷尬,并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3D打印企業不斷進行創新,研發新型材料與先進的操作系統,來提高3D打印設備本身的使用體驗。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