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十三五規劃之污水處理篇(江浙皖)

作者: 2017年03月08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各地十三五規劃紛紛出爐,五年工作重點皆已公示。微信號“環保人俱樂部”獨家整理了全國多地十三五期間的環保規劃。今日分享“江浙皖”污水處理的未來五年規劃重點。   (聲明:先關注再轉載

  各地十三五規劃紛紛出爐,五年工作重點皆已公示。微信號“環保人俱樂部”獨家整理了全國多地十三五期間的環保規劃。今日分享“江浙皖”污水處理的未來五年規劃重點。

  (聲明:先關注再轉載視為已授權)

  江蘇

  強化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

  開展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設施排查,全面推行工業集聚區企業廢水和水污染物納管總量雙控制度,重點行業企業工業廢水實行“分類收集、分質處理、一企一管”,集聚區內企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完善工業集聚區污水收集配套管網,開展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

  全面整治化工園區,化工企業未達接管要求的一律限期治理,所有園區及企業均建成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全面開展電鍍集中區摸底調查,明確淘汰企業、項目、工藝(設備)清單和限期治理計劃,太湖流域繼續深入開展電鍍行業污染治理。2016年年底前,尚未安裝廢水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工業集聚區全部完成安裝工作。加強工業污泥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工業污泥得到安全處置。對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重點行業廢水處理設施產生污泥危險廢物屬性不明的,開展危險特性鑒別工作。(省環保廳牽頭,省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等參與)

  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超年限商用船舶、漁業船舶年度淘汰清單,按期完成淘汰工作。2018年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投入使用的內河船舶執行新標準,其他船舶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經改造仍不能達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航行于我省水域的國際航線船舶,要實施壓載水交接或安裝壓載水滅活處理系統。規范船舶修造和拆解行為,嚴格船舶修造和拆解行業準入,建立船舶修造和拆解行業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船舶修造和拆解單位按要求配備污染防治設施設備,禁止沖灘拆解。(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廳、海洋與漁業局、質監局等參與)

  增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開展沿海、內河港口、碼頭、裝卸站、船舶修造廠廢水治理與廢棄物處理設施基本情況調查,編制實施港口碼頭裝卸站污染防治方案。港口、碼頭建設配套的污水存儲、垃圾接收暫存設施,完善區域污水管網、垃圾轉運服務體系,提高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接收處置能力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

  港口、碼頭接收的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南通、鹽城、連云港沿海3市及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揚州、泰州沿江7市596家船舶修造廠污染防治設施于2017年年底前達到建設要求,徐州、淮安、宿遷3市120家修造廠于2020年年底前達到建設要求。17個沿海、沿江港口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污染防治設施改造,3個內河港口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改造。港口、碼頭、裝卸站的經營人應配置事故應急設備和器材,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活動污染水環境的應急計劃。(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環保廳、經濟和信息化委、水利廳、海洋與漁業局等參與)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

  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蘇中、蘇北地區加快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蘇南地區提高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到2019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到2020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省新增污水處理能力達250萬立方米/日以上。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沿海3市的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于2016年年底前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其他地區2017年年底前完成。率先對太湖一級保護區內且尾水排放對太湖水質造成影響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地表水IV~V類排放標準試點,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

  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內,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的評估和改造,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建立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建設、統一組織運營、統一政府監管“四統一”的建制鎮污水處理工作模式,加快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整合進程。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污水處理廠末端增加人工濕地,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加快推進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省的基礎信息體系、考核評估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2017年年底前各省轄市完成市級監管平臺建設,2020年年底前完成省級監管平臺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環保廳等參與)

  大力推進城鎮雨污分流管網建設。

  堅持廠網并舉、管網先行原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加快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全面開展城鎮建成區污水收集和處理現狀排查,制定管網改造計劃,優先推動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污水截流、納管,難以進行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城鎮新區必須全部規劃、建設雨污分流管網,省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要推進初期雨水的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城鎮排水與污水收集管網的日常養護工作,提高養護技術裝備水平,強化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規范排水行為。到2017年,南京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省轄市以及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到2020年,全省新增污水管網長度7000公里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等參與)

  加強污泥處理處置。

  遵循區域統籌、合理布局原則,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要求,強化源頭減量,加快建設區域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綜合利用或永久性處理處置設施。全面開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的產量、泥質、運輸和處理處置現狀排查,取締非法污泥堆放點,編制污泥綜合利用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與改造計劃。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達標改造,省轄市建成污泥綜合利用或永久性處理處置設施。2020年年底前,縣(市)實現永久性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全覆蓋,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嚴格執行污泥轉運“聯單制”,污泥運輸車船安裝GPS,強化污泥處理處置全過程監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環保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農委等參與)

  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按照統籌規劃、集散結合、自主實施、政府幫扶、以獎促治原則,以縣(市、區)為單元,實施農村清潔、水系溝通、河塘清淤、岸坡整治、生態修復等工程,協同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和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各地制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及分年度計劃。統籌城鄉、區域生活污水治理,編制縣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合理選擇就近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就地建設小型設施相對集中處理以及分散處理等治理模式。優先推進太湖流域、南水北調東線、通榆河清水通道等重點區域農村污水處理。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開展農村河塘疏浚,大力推進水美鄉村建設。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5000個,村鎮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達到85%以上,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95%,蘇南地區規劃發展村莊、蘇中地區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莊、蘇北地區規模較大的規劃發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90%以上。(村莊整治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環保廳、農委、水利廳、衛生計生委等參與;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整治試點由省環保廳、財政廳負責)

  浙江

  主要目標

  行業治污水平方面: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企業、集聚一批小散企業、消減一批危重企業”的新“三個一批”思路,繼續深化提升鉛蓄電池、電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等六大重點行業,排污強度(廢水排放量/生產總值)在2015年基礎上再下降10%,電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行業入園率提升至90%;專項整治金屬表面處理(電鍍除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屬、廢塑料、農副食品加工等6項涉水行業,排污強度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20%以上;全面完成化工、涂裝、合成革、紡織印染、橡膠塑料制品、印刷包裝、化纖、木業、制鞋、電子信息等10個VOCs污染重點行業及鋼鐵、水泥、玻璃、工業鍋爐等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治理。

  主要任務

  繼續推進主要涉水行業深化整治提升。

  在原有六大行業整治的基礎上,專項整治金屬表面處理(電鍍除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屬、廢塑料、農副食品加工等其他6個主要涉水行業,全省形成“6+6”格局,制定統一的整治提升規范與淘汰關停標準。繼續深化涉水行業整治提升強化企業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廢水分質分流,加強對企業雨水、職工生活污水的管理,制定工業企業雨水水質排放限值并納入常規監測。在化工、電鍍行業廢水管道架空或明管的基礎上,繼續推行造紙、印染、制革等重點行業的廢水輸送明管化,杜絕廢水輸送過程污染。推動重污染行業高濃度廢水預處理、含一類污染物廢水的預處理及廢水分質處理,強化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維管理。進一步提高行業污染排放標準,落實企業污染治理責任,積極推動第三方治理,加快推進水污染行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企業污染防治和清潔化生產水平,從源頭遏制污染產生。

  集中治理主要工業集聚區水污染。

  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全部納管進入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6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全面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安徽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面排查和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省環保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土資源廳、省能源局等參與)

  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對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

  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省環保廳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參與)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開展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設施排查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工業集聚區企業廢水量、水污染物納管總量雙控制度。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

  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省環保廳牽頭,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合肥海關等參與)

  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2017年底前,新安江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提標改造,并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長江流域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一律按一級A排放標準設計建設。

  以建制鎮、鄉集鎮和中心村為重點,因地制宜建設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設施。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城市和縣城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5%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等參與)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F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新建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并因地制宜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合肥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市和縣城建成區于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參與)

  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F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到2020年底,設區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縣城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60%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省農委等參與)

  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養殖污染。2016年6月底前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科學劃定工作,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F有規?;笄蒺B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笄蒺B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省農委牽頭,省環保廳參與)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省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準規范,明確環保要求,新建高標準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

  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加快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機制。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