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1月份人工智能相關熱點事件頻出,月初AlphaGo重出江湖,月底德撲人類失守,中間伴隨CES展NVIDIA大秀肌肉以及百度挑戰人類最強大腦兩勝一平。人工智能界年度頂級會議AAAI2017暨第31屆AAAI大會依然延續了16年以來的強大增長之勢,在被接受論文數量、大會主旨演講、Fellow提名甚至贊助商等也能看到中國力量在不斷變強。
人工智能技術將首先從專業性較強的細分領域開始應用,隨著數據庫的積累和算法進步漸漸拓展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安防、家居、醫療、物流配送等行業被認為是最快為人工智能所顛覆的行業,安防本身業務應用的需求帶來了巨大的安防人工智能市場,智能化被稱為安防視頻監控網絡化與高清化之后新的競爭熱點。
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發展現狀
在平安城市千億級市場的帶動下,人工智能對安防市場的撬動力度更加明顯。在平安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監控點位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千路到幾萬路,甚至于到現在幾十萬路的規模,視頻和卡口產生了海量的數據,這對監控系統提出了全面智能化的要求。大數據及深度學習的發展能滿足其對有效信息提取、處理速度等方便的高要求。國內巨頭在平安城市領域均有布局,其中以高新興科技集團在2016年北京安博會上發布的立體防控云防系統最為矚目。該系統擁有視頻AR核心專利技術,包括自動定位、方位感知、自動校準、三維測量與定位、視頻跟蹤、信息編碼及解碼等,并擁有自主研發視頻結構化技術,包括車輛特征結構化、人員特征結構化、異常事件智能分析等技術,具備警情可視化、警力可視化、視頻信息結構化、指揮調度立體化等特征。
傳統的安防產品側重于事后取證,以視頻監控技術和單應用場景為主,例如球機的移動跟蹤,單鏡頭的運動對象熱區圖等簡單應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安防硬件產品與平臺系統層層配套,將數據轉化為有效的價值數據,突破了事后取證的局限,實現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后追蹤分析。公安、政府、交通等代表性行業已經開始使用智能安防產品,人工智能提高了視頻內容的特征提取、內容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能實現實時分析及快速傳遞視頻內容。
快速崛起的巡邏機器人
機器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工業機器人相對成熟,但能夠走進城市、走進企業、走進家庭的服務機器人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掃地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個人應用類的機器人,安防、救援、醫療、物流配送等類型的公共服務機器人將直接參與到智慧城市的管理和運行。其中,安防機器人以巡邏機器人為代表,展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及空間。
巡邏機器人是一款綜合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行為控制和報警裝置,具備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護、互動交流等能力,可幫助人類完成基礎性、重復性、危險性的安保工作,推動安保服務升級、降低安保成本的多功能綜合智能裝備。
巡邏機器人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安防產品,它是人工智能產品在安防領域內進行服務升級的代表作。巡邏機器人不是復制人類,它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存在。它精力無限,可以24小時巡邏巡檢,白天夜晚都不休息。它勇猛無比,完成重復性高的工作時不會因內心枯燥而出錯,完成危險性高的工作時不會因肉體脆弱而無法工作。巡邏機器人的出現告訴了用戶這么一個事實:以往安防市場上無法想象的安防服務產品出現了,它將安防設備和保安人員糅合為一體,由傳統的加法式安防向智能減法式安防轉變,是真正的安保服務升級!
仍待解決的技術及市場瓶頸
2016年人工智能能迎來新一輪大爆發,有賴于技術升級導致參與者門檻的降低。深度學習算法打通了算法的底層,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稱為算法工程師。門檻的降低也導致技術問題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技術問題被提上臺面,急需進一步的攻破。尚云在線首席執行官柏林曾說道,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產品是為滿足客戶需求服務的,不能孤立地看待關鍵技術的沉淀和突破,更要在打造一款好用易用穩定的巡邏機器人產品上得以體現。
在國內媒體的有意無意吹捧下,人工智能神乎其技,機器人大有毀滅人類之勢。而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人工智能技術要么成為各大產品的炫技工具,未能真正解決問題;要么過度吹噓,技術不穩定,并不能為使用者帶來便利。調查結果顯示,盈利良好或前景樂觀的人工智能產品或項目有著三個共同點,即應用于封閉可控的場景、輔助人類完成重復性的具體工作、以及可實現的切入點。巡邏機器人現已應用于智能工廠、倉庫等室內室外條件,在無人或少人的場景下使用,輔助以及部分替代人類完成重復性強、危險性高、人力難以實現的安防巡邏工作。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