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狀況,以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生態保護工作進展。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司司長程立峰稱,環保部正在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核查處理辦法》,實現遙感監測制度化。
實現遙感監測制度化,保護我國自然生態環境 環保部曾于2016年上半年,對全國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到2015年人類活動變化情況進行遙感監測。環保部發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新增活動1466處,其中采石場、工礦用地等開發建設活動320處。33個自然保護區的人類活動影響劇烈。 吉林白山原麝、湖北九宮山、貴州威寧草海和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于問題最為突出,被環保部點名通報?! ?ldquo;這四個相關省的環保廳組織了現場核查,明確了整改措施,將于今年5月底前報送我部。”程立峰稱。 近期,環保部還將發布2015年到2016年的國家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結果?! 〕塘⒎宸Q,從2017年開始,環保部將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進行兩次遙感監測,并且對省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進行一次遙感監測。環保部同時在制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核查處理辦法》,以實現遙感監測制度化。“特別是對于一些保護價值重大,社會關注度高的保護區,要建立長期跟蹤監控制度。” 針對媒體曝光的部分地方政府假借自然保護區調整,進行經濟開發,破壞自然保護區的情況,程立峰表示,國務院2013年印發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將調整嚴格限定在三個方面:一是自然條件發生變化;二是人類活動頻繁;三是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要?! ?ldquo;國務院的規定給社會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功能區不得隨意調整和變更。” 程立峰表示,中國早期在搶救性保護方針指導下,劃建了一部分自然保護區,開展強制性保護。這些自然保護區存在范圍和功能分區不合理的情況?! ?ldquo;有一些自然保護區把人口密集的村鎮,保護價值較低的耕地、經濟林都劃入到保護區范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也不利于保護區的規范化管理。”程立峰稱,對這些保護區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整?! ?/span>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