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對于更加高效、穩定、精準的儀器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食品檢測、環境監測方面也提出了新的需要。中國儀器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國產儀器儀表領域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國儀器行業的市場需求很大,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對科學檢測、分析技術與儀器提出迫切要求,但遺憾的是,我國自主品牌分析儀器并不能滿足目前市場的檢驗檢測需求。一邊是廣闊的市場前景,一邊卻是被國外產品壟斷的現實。這就是我國分析儀器行業面臨的現狀。
科學儀器的創新、制造及應用水平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和工業實力。自古至今,科學儀器相當于“隱性”的軍工行業,是各國必爭的領域。然而,如何加快推進國產科學儀器產業的快速發展,讓國產儀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一直是業界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目前在我國使用的科學儀器中,高檔儀器幾乎100%靠進口,中檔儀器約70%以上靠進口。到質檢系統相對高端的實驗室去看一看,90%以上的檢驗檢測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醫療衛生、環保等其他領域可能都存在這樣的情況。這種情況,不是某個或者某些企業的過錯。除了歷史原因,它主要是由管理方面的疏漏造成的。但是,要改變這種情況又確實需要國內科學儀器企業的共同努力。國產儀器比進口儀器究竟差在哪
關于國產儀器,用戶碰到的主要問題是其綜合性能指標普遍弱于進口儀器,可靠性、穩定性差,很多情況下被歸咎為創新不足。中國儀器行業良莠不齊,整體質量體系不完善,這種現狀對整個行業的形象、品牌必然造成損害,來自市場的質疑還需要企業通過市場來解決。
質檢部門對儀器的穩定性、可靠性、準確度要求很高,國家、省、市(地級)實驗室均不太可能采購國產儀器,僅限于縣級單位采購、使用。國產儀器要進入國家、省、市(地級)實驗室,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國家對分析儀器行業的投入是促進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在借鑒、跟進國外技術,研究生產替代產品的同時,國家更應該鼓勵原理創新,加大對生物傳感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只有這樣的原始創新才能讓我們最終擺脫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安全。
對于科學儀器技術的研究和各種有重要影響的儀器的研制與開發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學術界的重視,相應的基礎研究也有所加強。一些高校開始恢復或者設立儀器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專業,甚至開辦科學儀器學院;科學院和高校都有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轉向科學儀器相關的基礎和技術研究并注意加強與企業的結合,這些努力的結果是逐漸出現了一些越來越有價值的科學儀器和技術研究成果。如被公認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子熒光光度計的研制、生產與不斷改進和完善,又如掃描電聲顯微鏡的研制和產業化;再如二維CCD陣列探測器光譜儀的研制成功等,都是近幾年在科學儀器界被大家所稱道的事情。
未來中國儀器行業發展規劃必須瞄準高端產品,不能再在低端進行惡性競爭,這樣只會損害整個行業的利益。近年來上市的分析儀器企業增多了,有的企業還走出國門,收購國外的高技術企業;有的正準備將研發中心建到歐洲;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的應用研究,建立了應用實驗室,讓產品更適合市場的需求。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