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國首個海底長期觀測平臺將建 探知南海形成之謎

作者: 2017年03月01日 來源:中國儀表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國儀表網儀表產業】據悉,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臺、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工程項目即將開建。    2月25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據悉,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臺、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工程項目即將開建。
  


  2月25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崔維成,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等科學家,向數百名聽眾講述了我國深海科研的進展。汪品先介紹,正在南海作業的“決心”號大洋鉆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殼中打4口深井,通過對巖芯的科學分析,探知“南海區域如何從大陸變成海洋”這一問題。
  
  汪品先介紹說,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臺、被列入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工程項目即將獲批開建,參與單位包括同濟大學、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等。據悉,該項目針對我國周邊典型海域的特點,在我國東海和南海建立海底長期觀測系統,構建關鍵海域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設施,實現海底及水柱環境的實時、動態和高分辨率立體監測,探索海底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的各種過程,同時服務于其它多方面應用的綜合需求。
  
  把深網、深潛、深鉆合在一起。這就是中國要做的一個重要的事情。現在人類正在從海洋表面深入到海洋的內部,世界海洋經濟已經從從前以捕魚為主、交通為主,轉到以海底資源為主。這是世界海洋科學和海洋事業的一個大轉彎。中國就要抓住這個轉彎的時間,來彎道超車,爭取實現我們海上的“中國夢”。
  
  汪品先在題為《“入地”與中國夢》的報告中說,在深海科技領域,我國科學家在深鉆、深潛、深網三個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人類來說,“下海”比“上天”的難度更大。迄今為止,已有400多人進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然而下潛到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人,只有區區3人。
  
  而崔維成的夢想,就是把中國科學家送到馬里亞納海溝。本月結束深潛測試回到上海的他,已帶領團隊將著陸器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的10890米深度。
  
  “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你做得比別人晚,就沒有很大的價值了。“當今世界中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和焦點,就是科學技術。而現在各個主要國家都在搶占未來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崔維成表示,深淵科學、深淵技術,是海洋科學技術領域的一個制高點。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先進的全海深載人深淵器,否則它的意義、價值都要打一個折扣。崔維成表示,“我的夢想,就是以建設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為抓手,使我國的載人深潛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同時希望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入地’比‘下海’的難度還要大。”人類進入地球內部的深度至今在5000米以內,不足地球半徑的萬分之一。汪品先說,大洋底部的地殼厚度通常為7—8公里,比30公里以上的大陸地殼薄得多,所以大洋鉆探是探測地球內部的最佳途徑之一。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學家提出了“在大洋底部打穿地殼”的目標。此后,發達國家主導的深海鉆探、大洋鉆探、綜合大洋鉆探等地球科學國際合作計劃先后啟動。半個世紀以來,多國科技團隊總共在全球各大洋近1500個站位,鉆探3600多口井,獲取巖芯總長40多萬米。
  
  我國于1988年加入國際大洋鉆探計劃,逐漸從一個參與者變成主導者。今年2月7日,來自13個國家的33名科學家乘坐“決心”號大洋鉆探船,從香港維多利亞港啟程,前往南海開展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這次南海大洋鉆探的目的是揭開南海如何形成的秘密。”作為“南海深部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汪品先解釋說,隨著地球板塊運動,海底盆地會不斷生長。一般而言,當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殼和地幔,這如同“出生”;繼續上升的巖漿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盆不斷更新和擴張,直至停止,這類似“死亡”。第二次南海大洋鉆探的研究結果表明:南海東部海盆“出生”于3300萬年前,“死亡”于1500萬年前;西南部海底“出生”于2360萬年前,“死亡”于1600萬年前。第三次鉆探想破解的問題是:幾千萬年前,南海區域的大陸地殼為什么破裂?大西洋形成模型(非火山型大陸邊緣破裂的地質模型)是否具有普適性?
  
  本次南海大洋鉆探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珍通過視頻連線,向現場500多位觀眾介紹,目前已經完成第一個孔的鉆探,深度達650多米,這一鉆探將揭示800萬年以來海底變遷過程。同時,第二口深井鉆探工作已經啟動,預計2月26日凌晨將獲得那里的巖芯。“南海形成之謎有望很快揭曉。”孫珍充滿信心地告訴觀眾。
  
  “這次我們放下4根 探海神針 ,主要回答陸地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海洋的問題。”借助西班牙和加拿大之間的大洋鉆探,目前科學家的主流海洋形成理論都以大西洋為藍本。汪品先表示:“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看看南海是不是也符合這個模型。地球上板塊運動過程有三個關鍵期,一是裂谷、二是擴張、三是俯沖,這三個南海都有。”
  
  (原標題:中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臺將在南海開建,實時監測海底環境)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