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家電回收正成為行業內部一道急需跨越的門檻。在社會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之科技的進步、國家政策的扶持補貼,種種因素一并作用下得來的便是以家電為代表的電子垃圾報廢量逐年暴漲。
早前聯合國大學曾經發布過一項研究報告,報告稱僅在2010至2015短短五年期間,消費電子類產品已經給亞洲地區帶去了數量龐大的電子垃圾,而其中國國內電子垃圾生產量在此期間上漲將近一倍。與廢棄家電大量待回收的現狀無法匹配的是目前國內以正規渠道實現環保拆解的比例較低,據家電網HEA了解,國內的廢棄家電中僅有兩成能夠經過專業回收企業完成環保拆解,剩余的家電都無法得到較合理的處置,其中大部分會流入個體商販之手。
由于廢棄家電無法得到合理拆解,社會往往也面臨著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的巨大浪費。其中鋼鐵、銅、鋁、塑料等可二次利用的原材料經過數道專業工序加工之后還可以再次被利用;譬如黃金之類不可再生金屬也可以被合理回收。除了資源層面會隨著回收流程不當而蒙受龐大損失之外,家電產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質也會因為不標準的處理給周圍環境例如水資源、土壤資源等帶去不可逆性傷害。
面對著家電高置換率與嚴峻的環保壓力,在高“需求”下正規回收市場生存處境艱難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之前大眾對回收廢棄家電的重要性認知不全面時,生活小區中隨處可見的家電回收個體戶,是人們主要丟棄閑置家電的渠道,而這也慢慢演變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加上即便目前有正規公司實行到戶收取家電的服務,但是相比個體戶而言較低的收購價格使得用戶們更愿意選擇之前的棄置渠道。
除了個體“游擊隊”的影響,正規渠道發展乏力也是家電回收行業進程緩慢的另一不利因素。
實際上,鑒于目前的發展大環境,由家電回收引出的電子垃圾處理問題放眼全球仍為各地區、各國關心的重點。
作為廢棄家電回收領域的先行國,日本在相關模塊講究從細節處發散推進:首先是在拆卸液晶電視階段使用機器人卸下螺絲,不僅能夠將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轉移至后續需要人工操作的環節,還可提升工作效率;通過法律的強制規定使家電產品自生產環節起便具備后續可回收二次使用的屬性;家電回收券的推行提升了專業回收機構的積極性,有效形成未來資源利用最大化的驅動力。2020年,夏季奧運會將在日本舉辦,其中所使用的獎牌便是由從智能手機中回收而來的金、銀、銅經過加工之后制作而成。
在歐洲,德國的主要策略是憑借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案來加強在執行環節的強制力。去年,新版《電子電器設備銷售管理、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法案》的生效,從生產者、流通者、消費者三方面細分其對應的義務權利,深化電子垃圾的環保處置。
在我國,香港在屯門設立了專門的回收中心,實行電子垃圾的一站式回收及處理流程。該回收中心預計自今年5月起投入運營,屆時經由該處理中心深加工的家電產品,其二次使用率將升至80%。臺灣地區從普及概念做起,在社會認知層面已經形成一定的共識;另外還強調從源頭做起,自生產時變向制造生收取在回收環節需要的費用,以補貼的方式維持回收廢棄家電企業的經營生存。據HEA了解,我國首部《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現已進入審查階段,此條例在未來的實施,將有力從生產階段做起,確立生產者的回收責任制。
如何將廢棄家電“變廢為寶”,是目前家電行業下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議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