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三大戰役”之一的鈾純化轉化生產線歷經兩年半時間的建設,于2015年12月率先進入裝投料階段。從2015年12月31日第一罐產品成功下線,正式拉開了萬噸級鈾純化轉化生產線調試序幕,到2016年11月15日正式打通鈾純化轉化全流程,共計11個半月的時間。從階段性成功到全線貫通成功,鈾純化轉化生產線的干部職工,屢敗屢戰,最終拿下了萬噸級鈾純化轉化工藝生產線,并圓滿完成了年度生產任務考核指標。2016年11月,鈾純化轉化生產調試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四〇四在向萬噸級鈾純化轉化基地奮進的路上又邁進了嶄新的一步。
科研技改 鋪奠基石
鈾純化轉化生產線打通全流程歷時11個月,這11個月對全體科研技術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面對純化工藝新、無成熟經驗可借鑒和調試生產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多項瓶頸問題,科研技術人員、機械設備專業管理和工藝技術人員,開動腦筋,先后對純化工藝真空提料、萃取工藝脈沖萃取柱、貧有機相循環系統、反萃劑降溫系統、水相除油系統和濃縮脫硝工藝的供料系統、壓空系統、蒸發系統、儀控系統、加熱系統和尾氣系統以及水合還原工藝的水合系統、干燥脫水器、冷卻螺旋輸送器、微粉機系統等進行了升級改造,并反復驗證,完成了上百項整改優化,使生產線實現全流程貫通,轉化部分達到了設計產能,并于2016年12月20日完成年度生產任務。
規章制度 提供保障
萬噸級鈾純化轉化調試整改,是一項規模宏大、牽動人心的大工程。如何依法合規、安全操作、確保調試工作安全和萬無一失是擺在公司各級干部群眾面前的首要問題。公司領導明確要求調試整改的每一個環節,必須從人、設備到現場作業環境,符合安全操作條件,以技術資料指導一線員工,及時修訂優化操作規程,降低風險,杜絕違章。
公司制定下發了《液氨罐區管道及閥門維修管理規定》、《鈾純化、轉化生產線機、電、儀設備專業檢查及外圍管網巡檢管理制度》等規定10項;針對調試期間工藝設備新、工作量大等實際情況,完善了分公司《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重大危險源及工業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等安全管理措施制度8項,形成了完整、規范、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和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工藝運行員、安全員、設備員跟進調試現場,監督檢查,讓制度上墻的同時,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到調試現場的每個角落。
技能人才 長袖善舞
在鈾純化轉化生產線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新分配來的大學生必須要在基層主工藝車間鍛煉三年以上,每年設備檢修時,要求大學生員工、技能人才必須要到現場查看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問題,以促進人才隊伍理論聯系實際盡快成長。
在鈾純化轉化調試生產的一年里,分公司完成了核能開發科研項目《單線6000tU/a鈾純化轉化技術研究》,參與編制了《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鈾純化轉化技術研發保障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共上報專利30余項,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9項,其中《500kgU/h兩級流化床UF4制備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和《中溫電解制氟用炭陽極板制備技術》等兩項獲得特等獎;《4500tU/脈沖萃取柱的設計及應用》和《1400kgU/h硝酸鈾酰溶液蒸發工藝設計及應用》兩項獲得了一等獎;《一種氟氣預熱裝置》、《天然六氟化鈾液相取樣系統及方法》等七項國防專利獲得受理。
公司還建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班組長創新工作室和工作能手創新工作室,為員工傳授技藝、交流工作方法和經驗,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形成了濃厚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中王多明榮獲 “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桂冠,岳峻嶺獲第七屆中核集團“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安全管理 保駕護航
圍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這三大導致事故的根源,公司認真、細致、全面地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針對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全員簽訂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2016年7月,通過了四〇四公司的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內部審核。2016年9月,順利通過了興原認證公司的外部審核,未出現各類不符合整改項。為確保調試現場的安全穩定,各級安全責任人深入調試現場進行隱患排查,并監督檢查調試人員反“三違”現象的執行情況。
為促進員工掌握各項安全知識,持續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公司邀請國內知名安全培訓專家開展安全知識培訓,并借鑒其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在鈾純化轉化生產線推廣實施現場“3S”及“JSA”看板化管理,對每一項工作進行風險辨識、重點防控,為調試生產發揮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同時,通過建立安全激勵卡,對于安全管理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樹立先進,激勵后進,大大提高了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分期分批組織安全管理培訓700余人/次,對特種設備、電氣作業等七類操作人員進行持證培訓,持證率達到100%。(王彥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