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是采用的是加熱的方法,使含有不揮發性雜質的溶液沸騰,除去其中被汽化單位部分雜質,使溶液得以濃縮的單元操作過程。蒸發操作廣泛用于濃縮各種不揮發性物質的水溶液,是化工、醫藥、食品等工業中較為常見的單元操作。
用于蒸發設備稱為蒸發器,要使溶液受熱沸騰,就要求蒸發器內要有足夠的加熱面積。溶液在蒸發器內因各處密度的差異而形成某種循環流動,被濃縮到規定濃度后排出蒸發器外。
蒸發器內備還要有足夠的分離空問,以除去汽化的蒸汽夾帶的霧沫和液滴,或裝有適當形式的除沫器以除去液沫,排出的蒸汽如不再利用,應將其在冷凝器中加以冷凝。
蒸發過程中經常采用飽和蒸汽間壁加熱的方法,通常把作熱源用的蒸汽稱做一次蒸汽,從溶液蒸發出來的蒸汽叫做二次蒸汽。在多效蒸發器中,要求后一效的操作壓強和溶液的沸點較前一效低,因此引入前一效的二次蒸汽作為加熱介質,這樣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
在實際蒸發過程中,隨著效數的增加,所節省的生蒸汽量不斷減小,同時各效所分配到的有效溫差,隨著效數的增加而減小,生產能力和強度也不斷降低。因此最佳效數要通過經濟衡算決定。單位生產能力的總費用為最低時的效數,即為最佳效數。
溫度差損失是限制效數的主要因素。蒸發裝置中效數越多,溫度差損失越大,當出現總溫度差損失等于或大于有效總溫度差時,蒸發操作就無法進行了。若增加有效總溫差,就需要壓力較高的蒸汽,因此效數也是由所供蒸汽的壓力來決定的。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