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過后,在經歷了首個交易日的大幅下跌之后,黑色系商品期貨再度發力大漲,不僅收復失地,且一路高歌猛進連破前高。鐵礦石領漲產業鏈,創下2014年7月以來的新高。
價格由2月6日的78.08美元/噸漲至2月14日的90.20美元/噸。
鐵礦石市場的風吹草動總是牽動著鋼鐵行業的每一根神經。因此,面對著鐵礦石價格現階段不斷飆升的趨勢,各個權威機構卻給出了不同的預測。
《礦業匯》帶你看2017年鐵礦石價格走勢:
第一類:樂觀估計型,看漲鐵礦石
這一類型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力拓。
該公司首席財務官克里斯·林奇表示,由于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強勢,高品位的礦石需求總體應能得到保證,因此鐵礦石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力拓在制定政策時不會把鐵礦石大幅下跌作為假設條件。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逾10億噸,創下紀錄高位。因此,2016年,鐵礦石生產經營創收占比整個力拓營收的60%左右!
但是,上周中國的鐵礦石庫存增長2.8%,至創紀錄高位1.27億噸。為什么在鐵礦石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力拓依然不認為在新的一年里,鐵礦石會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
力拓這么想也不是沒有原因來由的,支撐鐵礦石價格上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對下游需求的樂觀估計
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最大推動力,在于對未來需求好轉的預期仍然存在,且現階段無法證偽。
需求好轉來自兩方面,一是春季需求的季節性回升,二是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基建加碼。
根據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多個省份將2017年的投資目標設定在高位。
此外,新疆在近期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000億元、鐵路建設投資347億元、機場建設投資143.5億元。
據此推算,新疆的基建投資可以帶動1200萬噸左右的鋼材需求,即近2000萬噸的鐵礦石需求。因此認為,現階段需求好轉的預期難以證偽,在此背景下,鐵礦石期價易漲難跌。
2、鋼廠利潤形成支撐
在終端下游需求好轉的預期中,鋼材的漲幅反而不及鐵礦石,原因在于:
一是鐵礦石品種貨值低、彈性大,漲跌都更為明顯;
二是鋼廠利潤處于高位,帶來了高爐復產預期,也使得鐵礦石漲幅大于鋼材。
目前鋼廠利潤非常好,螺紋鋼現貨利潤在200—300元/噸,熱軋卷板利潤更為豐厚,在500—600元/噸,在豐厚的利潤刺激下,前期因為環保因素,或是冬季正常檢修的高爐,都有強烈的復產預期,并且復產已經在進行當中。
對中頻爐按一刀切的方式去產能,會減少11萬噸的日均產量。要想填補這些產量,高爐開工率需從目前的72%提高到80%,而這一開工率,在2016年也維持過較長時間。
全國高爐開工率已經從1月初的72.24%上升到近期的74.86%,并且仍有進一步上行的動力。在高爐復產的刺激下,鐵礦石預計仍將領漲黑色系品種。
3、鋼廠補庫需求托底
此外,鋼廠原料庫存周期的變動,也給予鐵礦石價格支撐。在經歷了2016年的盈利回升后,現階段鋼廠利潤情況良好,傾向于增加原料庫存以鎖定已有的利潤水平。
大中型鋼廠鐵礦石可用天數已經從2016年9月的19天左右,上升到春節前的35天,目前維持在30天左右的水平,明顯高于2016年全年平均值23天。
預計在目前的利潤水平下,鋼廠在原料端暫時不會出現去庫存動作,補庫需求會持續托底鐵礦石價格。
綜上所述,在鋼材需求樂觀預期主導下,疊加鋼廠利潤好轉帶來的復產和補庫,鐵礦石價格預計仍將維持強勢。
第二類:保守估計型,先漲后降
花旗集團在發布報告中稱,該行上調了2017年上半年鐵礦石的均價預估,同時維持第四季度預估不變。不過,該行預計鐵礦石價格將在下半年“大幅向下回調”。
花旗對2017年一季度的鐵礦石預估從每噸60美元上調至77美元,二季度從每噸57美元上調至70美元,但四季度維持在每噸53美元不變。
究其原因,花旗指出,近期鐵礦石價格上漲,主要是受中國高品級鐵礦石供應短缺和海運市場因素的支撐。同時,因巴西、澳大利亞的高品級供應會增多,中國礦商也可能增產,在靠向年底時,鐵礦石料將下跌。
無獨有偶,本月早些時候,澳大利亞政府也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勢將于2017年見頂。
澳大利亞工業、創新與科學部在季度報告中稱,隨著低成本供應增加以及需求前景變得更加低迷,未來兩年鐵礦石價格將大幅下跌,遠低于當前水準。
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工業部預計2017年鐵礦石均價為每噸51.60美元,2018年為46.70美元。目前鐵礦石價格是一年前的兩倍。該部此前預計2016年均價為44.10美元。
因此認為,在樂觀預期的支撐下,預計在6月之前黑色系品種仍可維持強勢,但需要注意風險因素的累積。
第三類:悲觀估計型,預測走低
中信股份近日公布,鑒于市場調低鐵礦石遠期價格的預測,公司就中澳鐵礦項目作出減值撥備,金額預計介乎8億至10億美元(折合約62.4億至78億港元),預料將影響公司2016年盈利。中信自投資澳洲鐵礦石后,對公司帶來沉重的打擊,歷時逾十年。
由“紅色資本家”榮智健領導的中信泰富(中信股份前身),于2006年買入位于西澳洲的中澳鐵礦,但項目發展一波三折,更將公司推入“澳元危機”,因沒有適時向股東披露事件,導致榮智健于2009年引咎辭去主席一職。
中信股份刊發的通告表示,對中澳鐵礦項目的價值進行評估,所依據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市場對鐵礦石價格的預測。
公司指出,盡管最近鐵礦石的現貨價格有所上揚,但獨立機構均調低了遠期預測價格,因此公司會在2016年的會計賬上,對中澳鐵礦項目作出減值撥備,金額預計在8億至10億美元之間。
隨著近年中國推行供給側改革以降低產能過剩,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揚。但分析對鐵礦石價格前景不感樂觀,澳洲工業、創新與科學部(DIIS)日前公布最新的《資源與能源季度報告》,預測2018年鐵礦石價格將暴跌至每噸46.7美元。
至于今后鐵礦石的具體走勢如何,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但小編依然對鐵礦石的遠期價格并不看好,現在的走高,只是一個假象,礦業人萬不可高興的太早!(來源:礦業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