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年來,廣西自治區環保廳多次研究移動執法系統建設相關事項,積極籌措資金約2500萬元用于系統建設,將移動執法系統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加以推進。2015年底,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的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11月,系統率先與環境保護部執法監管平臺實現對接,環境監察、環境執法相關數據資料實時穩定上傳。目前,全區縣級以上的環境監察機構配備移動執法箱223套,各級環境監察機構平均2~3套;配備PDA便攜式手持移動智能執法終端1239臺,環境監察人員人手一臺。
2016年9月某日深夜,經過環監人員利用衛星定位、借助無人機高空偵查和移動執法系統等技術手段,對某非法煉鉛窩點開展偵查和鎖定證據,為期一個多月的調查后,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聯合自治區公安廳開展行動,對該窩點進行突擊執法,當場控制了約30名相關涉案人員,查封約170噸成品鉛錠,廢舊鉛酸蓄電池、廢渣等危險廢物及其他生產原料則足足堆滿了3個大車間。而該案件的破獲,正式得益于廣西以科技打造環境執法利器,建成了全國領先的環境監察移動執法和污染源自動監控兩大系統。
從現況來看,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執法工作存在企業多、人手少、車輛不足的問題。廣西有23.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排污企業2.4萬多家,而全區執法隊伍編制人數僅1300余人,實際在編在崗900多人,執法工作任務繁重。這就要求相關環監部門要以信息化建設破解環境執法難題,打造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和移動執法系統、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一體兩翼”信息平臺,促進環境監管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從經驗判斷向科學決策轉變。
同時,在技術構架方面,廣西自治區采用“一級部署,三級使用”的建設方式,后臺服務器統一架設在自治區環保廳信息中心機房,市級和縣級環保部門不再重復架設服務器,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且減少了信息孤島產生。系統軟件由自治區環保廳統一開發,供自治區、市、縣三級執法人員使用,各市縣均有獨立的后臺系統進行統計、查詢和管理,同時預留了數據接口,滿足個性化需求。目前,這一系統已錄入污染源總數2.62萬個,建設項目0.33萬個,全自治區需納入環境執法監管的對象基本收納入了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
此外,從2008年以來,廣西相繼建成了自治區、市兩級15個監控中心及1500多個監控點位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覆蓋制糖、酒精、淀粉、造紙、水泥、化工、火電、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重污染行業企業,實現對污染源監控從辛辛苦苦赴現場到輕輕松松點鼠標的第一次監控轉型。近期,廣西環保廳則運用“互聯網+”理念和技術,打造了污染源自動監控“一個平臺、一套軟件、一組數據、一體聯動”的新格局。
“一個平臺”多級共享。廣西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硬件進行升級改造,引入云計算等技術,將原來一個自治區監控中心和14個市級監控中心硬件資源整合成一個基礎平臺,形成“一個平臺、分級共享”環保云架構,可實現多級多部門登陸平臺實施監管,契合監管執法垂直管理的需要。同時,廣西針對非國控企業缺乏有效日常監管的情況,除對300多家國控企業500多個監控點位要求監控外,還對400多家非國控企業900多監控點位要求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并進行聯網,實現對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的全覆蓋。
“一套軟件”整合資源。2016年,廣西自主研發了新版污染源自動監控軟件系統,新系統智能分析超標、異常數據,自動分配處理任務到屬地環保監管責任人、企業環保負責人,執法人員使用移動執法設備進行現場核查,對涉嫌環境違法行為自動啟動立案調查程序,使自動監控實現扁平化管理。
“一組數據”統一監管。修訂《社會化運行資金管理辦法》,將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補助資金撥付對象改為第三方社會化運行單位,并將運維資金的核定與運維質量掛鉤以提高資金使用效能。統計顯示,2016年1~8月廣西數據傳輸有效率達98.78%。
“一體聯動”嚴懲違法。廣西安排1000萬元引入飛行抽檢機制,每季度對全區已聯網自動監控設施抽檢比對監測,對監測不合格的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實行責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對涉嫌弄虛作假的運行單位予以嚴懲并列入黑名單,在黑名單解除之前不得在廣西轄區內從事運維經營。如今,監控系統數據傳輸有效率穩定在98%以上。
(原標題:廣西打造環境執法系統技術手段 助力環保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