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團總經理王天普考察武漢乙烯項目時明確表態:不搞倒計時,沒有誰逼你們在哪一天打通全流程,要不急不躁,讓項目適時、安全、經濟、一次開車成功。筆者對中石化領導實事求是建化工項目的做法拍手叫好。
時下,更多的情況是,一些化工項目還沒有開工,項目所在的上級單位領導就“拍”定了竣工日期和時間節點,項目從開工之日就已進入倒計時,使得一些化工項目從設計之初就處于“趕工”狀態。而一些項目單位為了確保在領導規定的倒計時內完成任務,在圖紙設計階段就開始“催”貨。由于設計過于匆忙,設計要素不全,“丟三落四”在所難免,極易使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遺漏,使項目反復出現設計變更和變更設計,有的甚至設施建了一半又推倒重來。為了趕工期,一些長周期設備因建造時間不夠而達不到質量要求;為了趕工期,有的項目在施工環節被偷工減料。總之,“多、快、好、省”的結果,使這些項目的質量得不到保證,為日后的安全生產埋下了重大隱患。
化工作為高危行業,有其自身的建設規律。除裝置本身以外,還涉及到安全、環保等“三同時”問題,因此,工程質量才是第一要務,必須放在首位。而項目的工程質量,在某種程度上與搶工期的倒計時行為形成天然的矛盾。要確保項目質量,就需要從審批、設計、施工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精心操作,來不得半點疏忽。與此同時,化工作為特殊行業,還必須堅持依法合規,在安全、消防、環評等一系列審批驗收環節做到位,這些工作都需要足夠的時間來保證。我們常見一些項目差不多快投產了,卻發現這也沒審、那也沒批,項目原來一直在違規建設,就是因為不少必要的環節在倒計時的狀態下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正反兩方面大量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項目建設周期需要“適時”。所謂適時,就是工期的確定要合理,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根據項目的“短板”所需時間,適當留有余量加以確定。化工行業歷來有“五年設計、三年建成、一朝投產”之說,意思為確保質量和安全,設計的周期一定要盡可能地長一些,讓設計“天衣無縫”;施工過程要精一些,讓基礎更牢;中交的過程要慢一些,莫將問題留給以后;試生產過程要長一些,要把一些隱患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并解決在項目正式投產之前。
其實,一些化工項目之所以屢屢出現倒計時的催工現象,與一些地方和領導的主政思維不無關系。一些領導為了在自己的執政期內多出政績,不顧項目建設的客觀規律,對建設時間“拍腦袋”也就不足為奇;而一些企業或出于迎合,或出于無奈,沒有在工期上堅持原則,一味圖快。
尊重行業發展規律,上化工項目不急不躁,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