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三星Galaxy Note7爆炸事件已經讓智能手機業內的所有廠商在電池零部件的選用問題上變得草木皆兵。同時,許多人似乎也發現,現行非常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或許遠遠不是未來智能手機的理想供電材料。
對此,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日前就表示,自己所屬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流動電池”,這種電池簡單來說是基于一種中性PH水溶液中的有機分子進行發電,這一電池原理不僅同現有電池產品相較安全許多,且其預計使用壽命也達到了十年左右。
消息稱,這一研究主要是由哈佛大學材料和能源科技教授邁克爾-阿茲(Michael Aziz)以及化學和材料科學教授羅伊-戈登(Roy Gordon)所領導。他們認為,這種新型電池結構不僅僅可以用于智能手機領域,還可以被用于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新型能源應用領域。
就目前智能手機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而言,這類電池除了續航時間有限、安全性較低外,還面臨著嚴重的容量退化過快問題。比如,在經過上千次的充、放電后,這類電池的能源存儲容量會迎來減少,而這也就大大限制了設備的續航時間
但是,通過改造電解質、二茂鐵和紫羅堿中的分子結構,阿茲和戈登表示這種新型“流動電池”大約經過1000次的充、放電才會損失1%的容量。
“普通的鋰離子電池可能根本達不到1000的充、放電壽命,但這種基于中性PH水溶液中的有機分子電池卻完全可以勝任。”阿茲說道。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新型電池沒有腐蝕性、且造價低廉,因此也就成為了工業使用的理想候選者。
事實上,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員不久前剛剛發明出了支持20萬個充電周期的新型電池,這一發明讓我們可以持續使用一節電池長達400年的時間。消息稱,該研究小組的領導者在二氧化錳當中涂布了一組金納米線,再在外層包裹了有機玻璃狀的電解質凝膠,從而大大提升了電池的使用壽命。
通常來說,現有筆記本電腦的電池通常額定只有數百次的充、放電周期,但如果使用上述的電池設計方案,那么其電池壽命可以長達400年左右。
只不過,目前上述兩種新型電池都還在研發階段,具體什么時間能夠投入商用尚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