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解讀

作者: 2017年02月17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   焚燒已成為特大城市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生活垃圾如混入廢電池,可能產生環境風險

  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

  焚燒已成為特大城市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生活垃圾如混入廢電池,可能產生環境風險。應避免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焚燒裝置或堆肥發酵裝置。

  環境保護部于去年12月發布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防治環境污染、保障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為目標,指導行業環境管理與科學治污,引領污染防治技術進步。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就《技術政策》的背景、原則、目標和技術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記者:環境保護部曾于2003年出臺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現在對這一政策修訂的背景是什么?

  答:1、電池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

  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手機、Ipad等產品的廣泛使用,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如廢鉛蓄電池回收過程中隨意傾倒酸液、廢鋰離子電池爆炸起火等。

  2、提前應對未來將大量出現的新能源汽車廢電池問題

  為解決大中型城市因機動車排放引發的空氣污染問題,2016年12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再一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根據工信部披露的《中國制造202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10年戰略目標,預計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呈幾何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計劃的推進,將產生大量廢新能源汽車電池。因此,提前布局,采取相應措施控制環境風險是本技術政策關注的重點。

  3、信息化技術為廢電池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現階段一些環境風險高的廢電池無序回收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國家層面引導了信息化技術與環境管理的融合。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74號),提出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要求“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在地級及以上城市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等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建立重點品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機制,對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25》,其中提出的智能制造工程應該“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提高環保部門對廢鉛蓄電池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有效規范廢鉛蓄電池的流向,落實污染責任延伸。這些政策或要求也提出了廢電池收集、廢電池拆解和利用設備智能化、產業化的研發方向。

  4、廢電池管理標準趨于嚴格

  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與廢電池再生相關的標準,對廢電池再生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2015年頒布的《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對再生鉛企業的廢水、廢氣提出更高、更細的污染物控制指標。

  綜上考慮,從緩解廢電池環境污染的嚴峻態勢、引領廢電池綠色循環的污染防治技術角度出發,環境保護部啟動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修訂工作。

  記者:《技術政策》對廢電池污染防治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1、閉環與綠色收集

  《技術政策》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責任,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通過企業建立的產品信息追溯系統,為環保部門及時掌握廢電池流向提供依據,追溯和延伸污染責任,真正實現閉環與綠色收集。

  2、資源利用優先

  我國廢電池產生量巨大,其中包括大量的金屬物質。本著保護環境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在利用過程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資源再生利用,以減少資源浪費。對于再生利用技術成熟的廢電池,鼓勵加以收集和利用;對于再生利用技術尚未成熟的廢電池,鼓勵在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地區分類收集廢原電池。

  3、合理安全處置

  國家提出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原則,本政策總體上鼓勵分類回收利用廢原電池。一些人口密集區,甚至已出臺了強制回收的意見。現有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已不是簡單的填埋,像北京這種特大型城市,垃圾焚燒已成為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生活垃圾如混入廢電池,將產生一定的環境風險。結合現階段形勢,提出應避免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焚燒裝置或堆肥發酵裝置。同時,針對現階段一些地方仍以填埋為主,提出對于已經收集的、目前還沒有經濟有效手段進行利用的廢電池,宜分區分類填埋,以便于將來利用。

  4、關鍵節點的風險防控

  本政策針對不同廢電池的特征,提出不同污染節點的環境風險防范方法。對廢鉛蓄電池,要求貯存場所應防止電解液泄漏;對動力電池,要求運輸前不能拆解,須經過專業包裝后運輸,強調采取有效的包裝措施;對廢鋰離子電池運輸前要求采取預放電、獨立包裝等措施進行處理。

  考慮到大量的廢電池在長期存放中會發生外包裝老化、破損的現象,若存放場地存在不安全因素,極易造成無法挽回的安全事故,政策中規定廢電池的貯存場所應定期清理、清運,由專業機構來管理。本政策將從技術層面落實廢電池污染防治和循環利用過程環境風險控制。

  5、約束與引導并行

  從電池箱到電池模組再到電池單體,每一個拆解環節都需要安全的操作環境和專業、規范的技術。人工、露天拆解廢電池不但會危害拆解者的生命健康,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政策明確禁止人工拆解廢電池的同時,提出“鼓勵研發自動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模組分離、定向循環利用和逆向拆解技術”。

  鼓勵研發智能化的廢電池拆解、破碎、分選等技術,可有效地降低職業人群的污染物暴露風險,通過智能化技術研發提高再生率,這一技術方向充分貫徹了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核心思想。對于定向循環技術、逆向拆解技術、從技術層面引導生產企業遵循“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原產品”的理念來設計產品,不僅有助于形成電池全生命周期綠色、高效的閉路循環系統,而且推動了電池生產企業、收集企業與利用企業之間形成緊密的上下游產業鏈,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記者:《技術政策》如何引領我國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進步和健康發展?

  答:2016年5月,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著力推動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創新,建立健全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本政策針對廢電池收集環節混亂、效率低下的現狀,明確提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從我國現階段的形勢來看,回收是制約廢電池資源化利用的最大“瓶頸”之一。針對廢鉛蓄電池、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等目前和未來的重點防治對象,鼓勵采用信息化技術建設全過程監管體系,以改善目前廢電池在收集、運輸、貯存等環節較為混亂的現狀。

  這一信息化體系與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相符,對探索民用危險廢物實時在線的轉運、貯存監管、可視化的管理系統提供了技術手段,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實時監管平臺,為全國性高效、快捷的一體化管理提供了基礎,符合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的環境管理新模式。

  同時,鼓勵研發智能化的廢電池利用等新技術。通過自主創新或者采用國家推廣的清潔生產工藝,實現清潔生產;通過研發自動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利用技術,以減少污染物的環境排放,切斷或減少污染物與人體的暴露途徑。

  記者:《技術政策》的最大亮點是什么?

  答:1、有力支撐“土十條”的實施

  2014年3月18日,環境保護部審議并原則通過《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會議要求全面強化監管執法,重點監測土壤中鎘、汞、砷、鉛、鉻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重點監管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開采等行業。

  技術政策在廢電池的回收、貯存與運輸環節均指明了污染防治方向。鼓勵對廢電池回收與資源利用、鼓勵智能化、自動化等污染控制技術,將有效降低環境污染物排放,促進再生過程的清潔生產水平提高,為“土十條”的實施將發揮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作用。

  2、廢電池的生產者責任延伸

  針對廢鉛蓄電池、新能源汽車廢電池(屬鋰離子電池)的環境安全問題,提出了貯存、運輸與處理環節的風險控制技術,并鼓勵研發逆向拆解等新技術,結合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落實,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推動相關產業鏈形成閉合循環的發展模式。本技術政策與國家大的方針政策一致,在政策正式發布后,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和《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99號),分別對利用互聯網線上、線下回收模式、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等做出類似規定,與本政策方向和內容完全一致。

  3、廢鉛蓄電池的全過程管理

  針對廢鉛蓄電池回收過程混亂、環境風險大等現狀,首次提出鉛蓄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流向追蹤管理理念,將污染控制從生產企業延伸至消費者,為高污染廢民用品的管理提出了污染責任延伸的思路。

  記者:《技術政策》對廢電池的回收責任主體是如何劃分的?

  答:政策明確提出“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體現了“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生產者責任延伸,回收責任自然也延伸。對于廢鉛蓄電池,由于其環境風險性較高,本技術政策比修訂前要更為嚴格,提出了全過程管理原則,不僅延伸到大的批發商、零售商,甚至延伸到消費者,消費者不能將廢電池隨意交付給小商販。新能源汽車電池作為車輛的核心零部件,整車生產者也應承擔回收的一部分責任。具體回收時,由于物流成本制約,必須社會多方參與才能真正降低回收成本,因此,政策明確提出應社會多方參與回收共同承擔責任,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廢電池收集企業及利用企業等共同建設廢電池收集系統。

  記者:《技術政策》最終實現的控制目標是什么?

  答:《技術政策》最終實現的控制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是逐步建立廢鉛蓄電池、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等的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處置過程的信息化監管體系。明確現階段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方向。

  二是通過廢電池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與處置過程的污染防治技術和鼓勵研發的新技術等內容,為廢電池資源化過程的環境管理與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指導。

  總之,在廢電池環境風險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解決報廢鉛蓄電池、新能源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污染問題進行了引導,指明了發展方向,也為電池生產商、整車企業、回收企業和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廢舊電池污染不容忽視,各方須加快步伐,加大監管力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落實廢電池污染防治工作,實現廢電池的可循環、可持續發展。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