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日前,全國唯一的3D產業化運用基地、全省重大工業企業四川共享鑄造公司經過了半個月的緊張生產,制造出全國首批鑄造產業化領域3D打印產品,投入市場后,將實現3D打印運用于鑄造產業化領域零的突破。
這批產品是共享鑄造公司為中車資陽公司生產的機車發動機零件,為了盡快生產出這批產品,車間里所有機器從春節到現在,24小時不停工,采取工人24小時輪流值班的方式。由于車間推行“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生產工作的主角不再是工人,而是智能化機器。同樣的產量,原來手工鑄造的人數,比現在需要多將近一倍的人數。
不僅僅降低了人工成本,3D打印機還大大提高了產品成品率,實現了節能減排,四川共享鑄造公司智能制造部部長李昭奇說,以以前發動機上的缸頭為例,以前成品率不到百分之六十,用了3D打印后,大概會把成品率提高到百分之95以上。
傳統制造是先制造模具,再實行驗證后才能發現產品的缺陷,這是成品率不高的一大原因,共享鑄造車間實施“智能制造”,由傳統的先制造模具再實驗轉變為了用電腦把產品模擬制造出來,先實驗,再生產,提高了成品率。
據了解,共享鑄造公司將在今年3月底正式投入批量化生產,將主要鑄造生產船舶動力、軌道交通領域的發動機等產品,規劃產能將達到2000多噸,年產值將達3億元。
四川共享鑄造公司是寧夏共享集團的子公司,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銀川考察時曾專程調研過該集團。《3D打印世界》了解到,2016年,寧夏共享集團及共享模具公司投資12.8億元,承擔《鑄造用增材制造設備及鑄造智能工廠項目》的開發建設,著力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鑄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并在全國率先推出3D打印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采用3DP工藝“逐層疊加、增材制造”,把鑄造所用的砂芯砂型直接打印成形,傳統鑄造的模具制造、造型、制芯、合箱四個工序全部由3D打印及智能成形一個工序實現,手工、體力工作將被智能機器代替,這將是世界鑄造產業的革命性轉變。
目前,該項目樣機已通過測試及投入實際生產應用,其關鍵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且其增材制造設備及工藝等已經被受理專利60項,獲得授權專利17項。與此同時,已經成功攻克了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產業應用的技術難題,通過鑄造及模具用增材制造樣機的成功研發。
項目下一步將通過信息技術與鑄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及發展,形成“互聯網+3D+機器人等智能設備”的全新鑄造流程及智能工廠理念,顛覆性變革傳統鑄造生產,產品制造棄繁從簡,提質增效,為國內乃至世界鑄造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引領示范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