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際油價自2014年7月暴跌以來,全球上游油氣投資2015年和2016年持續大幅降低。2016年四季度,為緩解全球原油市場供給過剩的不利局面,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經過多輪協商,終于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減產協議,推動國際油價反彈,也因此導致2017年或未來幾年內對油價預測的樂觀。那么與油價漲跌息息相關的上游板塊近中期會有何變化?
一、油氣投資或觸底回升
從歷史數據看,上游油氣投資總量與國際油價走勢呈正相關,因此在經歷了2016年國際油價從30美元/桶左右的低點攀升至50美元/桶以上的過程后,如果2017年國際油價能在各大機構普遍預測的50~60美元/桶波動,全球上游油氣投資或將呈現觸底回升態勢。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在未來的工業政策中,重振傳統油氣行業將是重點,提振了北美油氣行業未來發展的士氣,有助于吸引上游油氣投資回流。
從投資金額來預測,根據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等權威機構判斷,2017年全球上游油氣勘探開發總投資將出現2014年以來的首次上漲,投資總額將達到逾4500億美元,較2016年上漲3%~5%,但仍低于2014年上游投資峰值近40%,且未來數年也難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國際油價近期很難回歸100~150美元/桶的歷史高值區間,導致國際石油公司無法將上游投資提升至原有水平;另一方面,在兩年多的低油價環境下,國際石油公司的生產經營水平與投資效率有了普遍提升,客觀上將降低未來的上游投資水平。
從投資類型來預測,未來幾年上游油氣投資方式將出現較大程度的改變。首先,國際石油公司將從以往熱衷于投資復雜的超大型油氣項目轉向投資規模適中但資本附加值高、投資周期相對較短的上游項目,以維持公司合理的現金流水平,積極應對石油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其次,受益于項目運營優化和成本壓縮,即使投資超大型油氣項目,國際石油公司投資密度(單位油當量占用的資本成本)也將大幅下降,并將努力提升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伍德麥肯錫預測,2017年全球可能有20~25個超大型項目完成最終投資決定,明顯少于前5年40個項目的年度均值。但預計上述項目的投資密度僅7美元/桶油當量,遠低于2014年的17美元/桶的平均水平;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預計能達到16%,遠高于2014年9%的平均水平。
從投資領域來預測,全球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和深水油氣項目將是未來幾年上游油氣投資的熱點。
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方面,受益于近兩年低油價期間生產成本的持續壓縮、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運營能力的不斷優化,美國頁巖油氣仍將是未來幾年引領上游油氣投資增長的主力。預計未來幾年美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將較2016年上漲25%,將吸引超過600億美元的投資。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且特朗普能源政策開始執行,這一數字將進一步提升。二疊紀盆地將成為美國頁巖油氣投資的核心區,吸引美國17%~25%的非常規勘探開發投資;鷹福特、巴肯等傳統頁巖區也將繼續成為投資增加的熱點區域。除美國外,預計加拿大、俄羅斯和中國的非常規油氣投資未來數年也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深水油氣項目方面,兩個原因將導致未來數年投資持續增加:首先,由于過去5~10年,世界重大油氣發現主要集中在深水領域,因此國際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大投資,以保障未來的資源接替。其次,在兩年多的低油價環境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水平持續提升,相關成本持續降低,客觀上已具備了吸引大規模投資進入的條件。如在15%的內部收益率下,埃克森美孚位于圭亞那的Liza深水項目收支平衡價僅為52美元/桶,巴西鹽下Sepia深水油田收支平衡價僅為41美元/桶。
二、生產成本將持續降低
低油價下,持續降低生產成本是國際石油公司應對全球油氣市場嚴峻形勢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國際石油公司更關注核心業務,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維持公司合理的現金流水平,通過加強核心資產的運營來提升整體經營效率并拉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加強成本管理、裁員和調整組織結構來降低經營成本,節省了大量開支。此外,國際石油公司繼續保證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通過技術進步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伍德麥肯錫的測算,2015年~2016年,全球石油行業上游投資成本累計下降20%。穆迪公司也稱,2016年底全球石油行業上游投資成本較2015年初下降26%。未來數年,上游投資成本持續降低的趨勢仍將延續。因為國際油價難以大幅上漲,國際石油公司仍將面臨嚴峻的經營環境,有繼續壓縮成本保障企業效益的意愿。而且,近兩年國際石油公司為應對低油價,普遍聚焦自身的核心資產,未來幾年仍將不斷發揮生產經營中的規模經濟優勢。另外,長期以來通過堅持科技研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紅利”仍在不斷釋放。預計2017年全球上游投資成本仍有5%~10%的下降空間,最突出的領域將是非常規油氣生產和深水油氣項目。
在非常規油氣生產方面,技術進步使其近兩年生產效率出現明顯提升,特別是在鉆完井方面,單位工作量完工時間壓縮了30%,成本降幅超過50%。預計2017年美國非常規油氣生產成本仍有20%~30%的下降空間,Wolfcamp、伯恩斯普林斯和二疊紀盆地等資源潛力較好的頁巖油氣區塊將是石油公司降本增效的重點。
在深水油氣項目方面,由于潛在資源量巨大且整體成本高于陸上油氣生產,國際石油公司有壓縮生產成本以提升項目經濟性的強烈意愿。目前,在資源量排名前40的深水油氣預投資項目中,超過50%的項目在60美元/桶的油價下仍難達到15%的內部收益率,因此,石油公司未來將進一步壓縮相關深水項目的生產成本。從國家角度看,尼日利亞和安哥拉已有的深水油氣項目成本2017年后可能大幅降低;從技術角度看,深水油氣項目配套的海洋工程成本將是未來石油公司降本增效的重點。
三、
全球油氣產量或增長
在經歷國際油價從波峰到波谷的波動后,全球原油市場發展2016年已逐步趨穩,特別是在歐佩克新一輪協議達成后,全球原油市場已基本實現供需再平衡。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高盛等權威機構已開始預測,國際油價2017年起將震蕩回升,2020年前后達到80美元/桶左右,全球油氣產量將在2017年進一步增長。
原油方面,盡管歐佩克宣布減產后,沙特、安哥拉等產油國已開始減產,但規模相對較小;而伊朗和俄羅斯等傳統原油出口國產量和出口量前景并不明確,不排除未來增產的可能。以美國頁巖油為代表的世界非常規原油生產將成為拉動未來數年全球原油產量的“領頭羊”。一方面,在本輪低油價過程中,美國頁巖油生產企業通過油氣開發回撤“甜點”、加大技術創新和壓縮運營成本等措施,將大部分原油的單桶收支平衡價降至50~60美元,隨著國際油價的緩慢上升,美國頁巖油生產企業提高產量獲取高額利潤的動力將更大;另一方面,美國油氣生產的市場化程度極高,政府對國家油氣總產量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利益驅動下的企業決策使該國油氣產量增長很難受非市場因素的約束。伍德麥肯錫預測,在政府油氣政策沒有大幅調整的情況下,2017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增加至少30萬桶/日,二疊紀盆地等頁巖區頁巖油產量將出現大幅增長。除美國頁巖油外,隨著國際油價的緩慢回升,加拿大油砂等其他非常規原油產量也將增長。
天然氣方面,美國頁巖氣將成為推動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的重要力量。首先,受美國政府持續放開液化天然氣(LNG)和頁巖油出口限制的影響,美國LNG出口將在2017年后迎來大幅增長,將使該國原有天然氣供需平衡態勢趨緊,導致亨利中心基準價格上漲。根據EIA等機構預測,如果2017年美國LNG出口量由2016年的400萬噸/年增至1100萬噸/年,亨利中心基準價格將達到3.5~3.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接近2016年均價的150%,將促使現有頁巖氣生產項目增產,并吸引大批新投資進入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使得該國天然氣產量未來數年內持續增長。其次,在全球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部分發展中國家也將加大天然氣,包括頁巖氣等非常規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產量也可能在2020年前出現大幅增長。此外,全球天然氣產量的持續增長將使需求趨于飽和,特別是美國2017年超過600萬噸/年的LNG新增出口量將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共計超過1600萬噸/年的其他新增LNG出口量共同沖擊全球市場,歐洲和亞洲LNG價格預期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在此情形下,不排除俄羅斯、卡塔爾等傳統天然氣輸出國通過擴大生產壓低價格等手段爭奪市場,或將導致全球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并使氣價持續降低。
四、
資源國財稅條款將更優惠
整體而言,2017年國際油氣市場的大環境仍對油氣資源國不利,國際油價難有大幅上漲,且新能源發展迅猛,要使油氣收益維持國家財政支出,并保障國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必須持續吸引上游投資,增加油氣生產活動。2017年,超過30個油氣資源國表示,將進行新一輪的油氣對外合作招標活動,在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優惠的對外合作財稅條款是吸引外資的保障。
從合同內容來看,與國際石油公司在合作中實施風險共擔的條款為業界關注。在過去資源國對外合作財稅條款中,國際石油公司承擔的風險普遍高于資源國政府或國家石油公司。但在低油價環境下,在勘探區塊的相關條款中,風險共擔的內容是反映資源國合同是否更具吸引力的標志。以伊朗為例,西方國家對其制裁結束后,其大幅修改了原有的對外合作合同,并表示,將增加與國際石油公司風險共擔的條款,但在合同細節尚未披露前,國際石油公司大多采取觀望態度。
從資源國角度來看,部分國家已關注到財稅條款對本國油氣生產活動的影響,并有意通過優化對外合同條款內容,獲得更多國際石油公司在本國上游油氣投資的機會。如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將重新評估運行多年的油氣資源租賃稅收系統;俄羅斯也準備修改現有的資源稅條款,確保國際石油公司獲得更多利潤分成;在美國,阿拉斯加等州政府也準備對如何優化財稅政策進行討論。
五、
勘探效率將穩步提高
根據2016年四季度石油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全球油氣勘探投資難有大幅回升,預計將維持在350億~400億美元,較2014年的歷史峰值有50%~60%的差距。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油價的緩慢回升,預計全球油氣勘探投資將在2018~2020年出現相對明顯的反彈趨勢,且未來數年內全球油氣勘探效率仍將穩步提升。
從國際石油公司,特別是獨立油氣勘探公司的發展經驗看,勘探效率的提高主要靠三方面:一是通過勘探開發技術創新,包括對油氣地學理論認識的提升,保障油氣勘探領域更精確,石油公司能在較大范圍內減少對數據缺乏的復雜油氣藏的鉆探活動;二是持續降低操作成本,包括優化勘探產業鏈上工程、物流等環節的費用,以及不斷降低人工成本等;三是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實施高效勘探。
從勘探成本來看,根據伍德麥肯錫對40家全球領先的獨立油氣公司的數據統計,預計探井的平均完全成本將由2014年的8600萬美元/口大幅降至2017年的4000萬美元/口。從勘探井的鉆井時間來看,預計未來數年內,石油公司將部分放棄高壓高熱高埋深等復雜條件下的勘探井鉆探,平均鉆井時間將有一定程度的縮短,客觀上將提升勘探效率。預計海上油氣勘探井的平均鉆井時間將較2013年~2014年縮短3周左右。此外,2007年~2014年,全球油氣勘探井平均成功率由40%降至30%,反映了獲得新發現的難度日益增大;但該指標2015~2016年出現小幅上升,預計2017年將維持在30%~35%,說明全球上游油氣勘探效率仍在不斷提升。
六、理論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從2014年下半年至今的發展來看,相關油氣理論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是國際石油公司能提高上游開發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低油價時期得以存活的重要因素。為追逐利潤最大化,即使現階段國際油價已出現緩慢回升,國際石油公司仍有不斷提升上游理論和技術水平以提高勘探開發能力與效率的強烈愿望。預計未來數年內,為應對深層、深海和更大位移等復雜地質條件,國際石油公司將加大攻關力度,促使相關技術取得突破。
鉆完井技術將向功能化、高效率、自動化、智能化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測井技術將向精細化、實時化、網絡化、可視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錄井技術將向隨鉆化、實時化和定量化的方向發展;儲層改造技術將向大功率、模塊化、精細化和功能化的方向發展;非常規油氣工程技術將向規模化、工廠化和低成本化的方向發展;海洋油氣工程技術將向集成化、高可靠化和海底化的方向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