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業界普遍認為,未來5年危廢處理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危廢“黃金時代”已然吹響號角。目前危險廢物處理市場需求缺口巨大,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隨著2016年新版危廢名錄的出臺,以及“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危廢行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危廢行業市場需求及需求缺口預測
根據環保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估算,中國2014年危廢實際產生量為1億噸以上,遠超官方統計數字3634萬噸,尚有近7000萬噸的危廢沒有納入環境統計年鑒的統計口徑,危廢處置的需求十分巨大。根據環境保護部2016年11月公布的《2016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以下簡稱《2016年報》)顯示,全國危險廢物處理能力明顯提高,截至2015年底,各省(區、市)累計頒發的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共2034份,比2014年增加113份,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危廢處理能力達5263萬噸/年,較同期提高959萬噸/年。2015年我國工業危廢產生量達到4220萬噸,同比增速達16.13%。
發達國家在危廢治理發展起步早、時間長,政策和監管較我國更為完善,因此危廢的統計也更加準確科學,發達國家的情況對我國的危廢實際產量的估算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以2014年數據為例,美國、日本、英國、挪威、瑞士等國的危廢固廢占比都高于5%,韓國的危廢固廢占比也有4%。同時,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數據,中國2014年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2.93億噸,危廢產生量為3633.52萬噸,危廢固廢占比僅為1.1%,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考慮到部分危廢沒有被納入統計口徑,若中國危廢固廢占比達到3%,2014年固廢實際產生量為33.98億噸,而2014年危廢實際產生量將達到10072.52萬噸,有約6439萬噸的危廢沒有納入統計年鑒的統計口徑。依次增長推算,可以保守估算出中國危廢實際產生量在2020年將將形成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隨著2016年新版危廢名錄的出臺,以及“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危廢行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危廢處置是法律、政策引導型行業,近年頻頻出現的環保事件導致兩高司法解釋和新環保法出臺,而危廢處置行業也因此受益,倘若全國要在2020年實現危廢處置利用率90%,則2013-2020年年均需投資150億元。而根據《“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危廢重點項目的投資規模在261億元左右。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三五”時期,危廢處理行業將保持較高景氣度,并維持中高速增長。華融證券分析認為危廢“黃金時代”已經開啟。而據中信建投證券預計,我國危廢處理需求未來5年將保持15%的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危廢處理市場空間有望達到近1867億元。
表1危廢處理市場空間預測
市場格局分析
我國危廢處置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市場較為分散,大部分企業處置能力較低,而且沒有危廢填埋廠這一類危廢處置終端資源。2014年,我國擁有危廢經營資質的企業共有1921家,絕大部分企業呈現規模小、資質較少、處置能力弱的特點。根據初步估算,從危廢處置能力來看,大部分企業的年處置能力在5萬噸以下,僅有東江環保一家危廢年處置能超過100萬噸,僅有4家企業危廢年處置能力超過20萬噸,全國危廢處置能力CR4不到7%。以危廢處置經營規模最大的江蘇省為例,截至2016年2月,江蘇省核準危廢處置許可經營數量為10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10家,占江蘇省危廢企業數量的百分之3.6%,而危廢處置許可經營數量并不是危廢實際處置量,一般企業的危廢處置能力要大大低于許可的經營數量。很多危廢處置企業沒有危廢填埋廠或者焚燒設施,只能對危廢進行一定的預處置,危廢的最終處置還得依靠其他企業。
根據《2016年報》顯示,2015年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為山東、湖南和江蘇,而實際經營處理規模前三名依次是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危廢產生量最多的山東省,其危廢實際經營處理量并沒有排在第一。而危廢產生量第三的江蘇省,其危廢實際經營處理量卻是第一。
“這幾組比較數據說明,當前,國內危廢產生量與實際經營處理規模并不均衡。”業內人士表示,同時市場上還存在有的危廢處理企業“吃不飽”,有的“吃不完”,有的產生危廢的企業找不到處理渠道等問題。《2016年報》還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各省(區、市)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設計處置能力為5263萬噸,但實際經營規模只有1536萬噸,持證單位設施負荷率嚴重不足。這也印證了有的持證企業“吃不飽”的現象。
在危廢處置行業中,東江環保、光大國際、威立雅中國、深圳市危廢處理站等企業樹立了自己行業龍頭的地位,屬于行業內第一梯隊。這些企業進入危廢處置行業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產能優勢,而且位于危廢產生量較大的省份,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市場,擁有穩定并且優質的客戶資源。第一梯隊內的公司危廢處置許可種類較多、能夠提供危廢處置的一站式服務,大部分企業都掌握了一定的危廢處置終端資源,如危廢填埋場、焚燒廠等,部分還擁有一定的危廢運輸、收儲能力,因此在搶占市場份額上較其他企業更具優勢。其中,東江環保目前為危廢處置行業的絕對龍頭,2015年其危廢處置能力為136萬噸,遠高于排名第二的光大國際(年危廢處置量29.3萬噸)。
危廢處置行業發展方向
廢行業龍頭紛紛加強資源整合,加大市場份額的搶占力度,同時危廢處置行業外環保企業紛紛布局危廢處置產業,整合行業資源。目前,危廢產業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危廢處置行業較為發達、處置企業較多的地區。原先危廢處置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推行“外延并購+內生式擴張”的策略以提高危廢處置能力,重點搶占危廢終端資源并加強一站式服務能力建設。同時,行業外環保行業企業也紛紛采取外延式并購行業內危廢處置企業進入危廢處置行業。由于危廢經營資質審批時間長,初期固定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周期長,危廢處置項目從設計到審批通過再到運營需要5年左右時間,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外延式并購往往成為行業外企業進入危廢處置行業的首選。
現階段,危廢處置行業內第一梯隊的企業正加快危廢處置的終端資源和一站式服務能力的布局。這是因為第一梯隊企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和產能,并且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戶,在某些的區域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搶占市場方面,單純的擴大產能已經無法提供更多的邊際經濟效益,而獲取處置終端資源和建設一站式服務能力成為挖掘市場潛力的主要手段。在危廢處置終端資源方面,主要加強危廢填埋廠、焚燒廠的布局;在一站式服務能力方面,主要是增強危廢處置能力并增加危廢處置資質,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以搶占市場份額。同時,部分危廢企業加強危廢運輸和收儲能力的建設,真正做到危廢從收集-運輸-處置等全套一站式服務。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