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6年大刀闊斧的供給側改革,鋼鐵產量鏈上的多種商品也猛烈波動了一整年,目前熱卷、螺紋鋼主力期貨的價格較去年年初大漲了80%左右,鐵礦石主力期貨漲幅更是達到了110%。
中泰證券分析師篤慧認為,2016年整個鋼鐵行業盈利復蘇,其實并不是單個行業面臨的情況,而是所有中游制造業共同面臨的情況,如化工、造紙、輕工、有色等 盈利都是向好的,根本性的原因在于2014年中游制造業開始修復資產負債表,到2016年已經是三年左右的時間,成本最高的企業都已經開始盈利;從行業目 前的情況來看,鋼鐵行業的產能并不是嚴重過剩的。
最大的變數在于中游加工企業
在過去幾年企業修復資產負債表的時間里企業有以下幾種行為:
(1)企業節衣縮食,不僅是鋼鐵行業沒有資本開支了,所有的中游企業都沒有資本開支了,也就是錢不進實體,資金脫實向虛;
(2)合意庫存水平降低。合意庫存是指整個經濟體庫存波動的中樞。
以2006-2007年為例,當時鋼鐵行業原材料存貨鐵礦石的合意庫存水平大約為6個月,以6個月作為中樞來上下擺動,造紙大約為1個半月。而現階段,鐵礦石合意庫存水平大概只有25天,造紙大概5天。降低合意庫存水平本身就是一種修復資產負債表的行為。
合意庫存取決于兩點,一是企業對中長期經濟預期的改善,二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的情況。所以可以看到,雖然2016年PPI等工業指數持續改善,工業企業盈 利不斷恢復,但是整個工業品庫存依然壓的很低。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因為兩點:第一,人們的預期沒有得到修復;第二,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還沒有完全修復完畢之 前,企業就算累積了盈利,首先會選擇還錢降低杠桿,而不會做出擴張的舉動。
行業累計了大量無效的在冊產能
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一步修復,主要看三個指標,即資產負債率,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中游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開始逐步下降。2016年鋼廠提價勢如破竹,原因在于大量的企業關停并轉,導致中游制造業實際的產業集中度大幅抬升,盈利擴張。
另外,產能利用率其實分兩種,一種是在冊產能利用率,一種是實際產能利用率。整體中游的產能利用率還是偏低,但是真實的行業產能利用率都是很高的。在冊產能 利用率和實際產能利用率這么大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幾年企業大量關停并轉,這部分企業產能雖然在冊,但是關停時間越長,很多已經很難重啟,逐步變成無效產 能。
如何去觀察現象,主要是觀察行業內成本最高的在產企業能否掙錢。以鋼鐵行業為例,可以觀察首鋼曹妃甸項目或者八一鋼鐵這類,因為這些企業成本較高,過去幾年巨虧,但是2016年這些邊際成本最高的企業都開始逐步盈利,說明整個行業的真實產能利用率處于比較高的狀態。
沒有供給側改革,產能也會下降
此外,還需要關注設備周期,鋼鐵行業設備周期大約在14、15年左右,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供給側改革,產能依然會下降,因為這些產能逐步進入報廢狀 態,2002年開始的那波資本形成周期已經進入末端。因此即使2017年沒有供給側改革,產能照樣會下降——因為對應報廢年限到了。如果環保及供給側改革 這些人為干擾加劇,會進一步加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情況。
篤慧認為,從行業目前的情況來看,鋼鐵行業的產能并不是嚴重過剩的,實際是 一種偏緊平衡的一種狀態。尤其是板材類產品,各個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都處于很滿的狀態,甚至都出現了一些超訂的情況。因此,如果再去在產產能,打比方 2000萬噸,就會呈現出整個行業很強的盈利彈性。因此,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是錦上添花,沒有供給側改革,從周期來看也是很健康的。(來源:華爾街見聞)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