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極其廉價并可重復使用的診斷用“芯片實驗室”技術,芯片生產成本僅為1美分。研究人員稱,與低成本測序技術一樣,這一技術或會給醫療診斷領域帶來一場新革命。相關研究6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新芯片實驗室系統集成了微流體技術、電子技術和噴墨打印技術,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個用來容納細胞和可重復使用電子帶的硅樹脂微流控制室;第二部分是一臺使用商用導電納米墨水、可將電子帶打印到柔性聚酯片上的普通噴墨打印機。作為一個多功能平臺,這一系統可用于分析多種類型細胞,芯片會根據細胞固有的電特性來區分各類細胞——外加電場會使微流控制室內的不同細胞因極化率的差異而被拉向不同方向。新系統具有很高的精準度,還因無需使用熒光標簽或磁標簽而極大提高了細胞分析的效率。
這種多功能生物芯片系統很適合用來進行小規模樣本化驗,可幫助醫生從多種細胞中提取單一類別細胞,分離稀有細胞,或對各類細胞計數。該系統成本低廉,一個芯片的生產成本只要1美分,20分鐘即可制成一個。與價格昂貴的流式細胞分析儀相比,使用成本要低一個數量級。
研究人員指出,如同低成本測序技術帶來了醫療保健和個性化醫療革命,這一低成本“芯片實驗室”技術同樣會帶來診斷領域的新革命,推動全球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即使在研究領域,這一系統同樣擁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有助于科學家在短時間內分析更多的細胞,進行相應的基礎研究。
總編輯圈點
把化學生物實驗室縮小并集成到芯片的尺度,為化學生物過程提供微平臺,這就是芯片實驗室。高效、靈敏是這種迷你實驗室的優勢。不過,一般來說,新技術商用過程的攔路虎是“成本”。當其成本高企,就很難真正進入大眾醫療保健領域。這次,研究人員開發出的廉價診斷用芯片實驗室,若技術可以惠及更多病人,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不可小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