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政協委員吳世偉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不容忽視,其中人才不足特別是管理和技術人才匱乏,是很多成長型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在江西的發展。
問題凸顯在三個方面
有效供給不足。由于不少地區產業集群水平不高,職業教育與當地主導產業契合度不夠,導致普遍存在人才供給結構性不足。
快速響應不夠。無論是新建企業或是并購重組,都涉及到大量產業工人的流動,雖然各地都在積極應對 “招工難”,但系統高效地解決渠道仍不暢通。
成本負擔較重。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日漸式微,以及傳統產業出口形勢日益嚴峻,對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而言,普遍面臨用工成本急劇剛性上漲的巨大壓力。如電子行業來說,近三年來員工薪資普遍上漲43%以上,各項社保支出增加45%以上,同時由于員工流失率較高,企業的招聘和培訓開支加大,這些又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建立“定向培育、有效供給”保障體系
吳世偉認為,政府應該整合資源創新舉措,構建工業人才保障體系,助推進中小企業發展。應當進一步探索建立一種“政府組織引導、社會共同參與、企業自主培育”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對于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尤為突出。這既是各級政府應盡的經濟管理職責,也是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一個地方產業集聚度高,人力資源等要素相對集中,中小企業人才供給才有依托,才能從長遠和根本上解決人才難題。
做好工業人才規劃,指導人才培育建設。重點針對區域主導特色產業,做好企業人才需求預測,制定人才培育中長期規劃,組織開展人才培育建設工作。
建立“訂單式”定向培育機制,拓寬人才供給主渠道。建立工業園區與院校人才培育協作機制,鼓勵專業院校與企業開展人才定向培育,并在園區建立員工和學生實訓基地。省內各類職業技術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有前瞻性,在校企合作上要有主動性,要成為產業技術工人培育主力軍。
創新企業人才培育模式,持續提升企業人才素質。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長期和動態的,也是多層次和全方位的。針對企業所需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可以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方式,依托當地園區主導建設的產業聯盟(協會),或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公共技術服務機構,以管理咨詢或技術合作方式,吸納其為企業提供高端服務。針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或技術工人,可以通過與當地高校或者“創業大學”合作,設立“園區職工夜校”和“企業定向班”等開展繼續教育培訓。
構建“多方聯動、快速響應”綠色通道
建立全方位的服務平臺。一方面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各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既分工負責又要通力協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著力搭建人才招聘服務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著力搭建企業管理人才培育服務平臺,科技部門要著力搭建企業技術人才培育服務平臺。
另一方面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力量服務,或通過財稅優惠扶持政策,鼓勵開展招工培訓等中介服務。工信和科技部門要積極牽線搭橋,組織有關院校和專家為企業進行管理和技術咨詢服務,特別是要重視和發揮當地企業已退休管理技術人才作用。
建立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庫。一方面各地人社部門要建立完善求職信息庫,將本轄區內待業人員信息,按照其求職意愿和個人專長,分門別類建立系統的求職信息庫。
另一方面各工業園區要建立企業招工信息庫,將本園區企業用工需求,按照行業和技術要求等,分門別類建立完善的招工信息庫。對于人才資源供求信息庫,要及時更新并公開發布。
建立人才招聘聯動機制。各級政府要把為企業解決用工難,參照當年全民招商工作模式,建立“上下左右四方聯動”推進機制。要解決最后一公里不暢問題,將招工信息和工作任務,傳導至社區、村級組織等最基層,建立目標考核和工作督查機制。
營造“以人為本、和諧共贏”發展環境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圍繞解決企業員工吃住行等生活必需,以及改進企業員工務工勞動環境等,著力完善園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如在工業園區建設公租房,免費或低價提供企業員工,達到一定服務年限和條件,也可按成本價出售給員工。針對企業特別是主導產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園區也可通過建設高檔次人才公寓或小區,免費或低價提供企業周轉使用。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產業工人不是機器人,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忽視。企業自身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但政府也要積極組織和加以引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技能競賽,讓我們的員工活得有尊嚴、有滋味。
創新“差異細化、精準高效”扶持政策
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人才培育,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給予稅收減免或財政資金獎勵等,對從事企業人才招聘、培訓等中介服務機構給予扶持。對于實訓基地建設及人才培育協作,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
著力減輕中小企業用工成本壓力。要針對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完善規范企業社保補貼長效機制,要充分認識和肯定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解決就業上的獨特貢獻,企業員工工資不僅是企業應付的用工成本,同時也是企業對國家和社會所做的貢獻,某種意義上也相當于企業上繳稅收。為此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給予社保補貼,對于穩定和提高全社會就業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十分必要。
此外,當前可結合“雙返雙創”工作,制定針對返鄉務工人員就業在小孩就學、社保轉移和園區購房等方面予以優先方便、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出臺一定的補貼優惠政策,促使更多藍領工人和白領技術人員返鄉就業。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