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鈉離子電池碳基負極材料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科學家采用成本低廉的無煙煤作為前驅體,通過簡單的粉碎和一步碳化得到了一種具有優異儲鈉性能的碳負極材料。
與鋰相比,鈉儲量豐富、分布廣泛、成本低廉,并且與鋰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質,因而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而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較低,雖不太適合應用在對能量密度有較高需求的便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領域,但適合應用于對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對成本敏感的低速電動車和通訊基站、家庭儲能、電網儲能等領域。高性能電極材料的開發對實現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應用至關重要,特別是高性能、低成本的負極材料仍是制約鈉離子電池實用化的瓶頸。
在眾多報道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高度有序的石墨類軟碳負極材料儲鈉容量較低(通常低于100 mAh/g),而高度無序的硬碳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容量和長循環壽命等優良的綜合性能而被認為是最有應用前景的一種負極材料。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李云明、研究員胡勇勝等利用水熱方法得到了一種硬碳微球,接著又利用棉花作為前驅體通過一步碳化法得到了一種硬碳微管。接著他們提出在軟碳前驅體瀝青中加入第二相例如硬碳前驅體,利用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一種無序度較高的非晶碳材料,并且這種復合前驅體具有較高的產碳率(60%左右)。作為鈉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其展現了高達250mAh/g的比容量、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
他們近期通過裂解無煙煤得到的是一種軟碳材料,但不同于來自于瀝青的軟碳材料。其在1600℃以下仍具有較高的無序度,產碳率高達90%,儲鈉容量達到220mAh/g,循環穩定性優異。最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碳基負極材料中具有最高的性價比。其應用前景也在軟包電池中得以驗證,以其作為負極和Cu基層狀氧化物作為正極制作的軟包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100Wh/kg,在1C充放電倍率下容量保持率為80%,循環穩定,并通過了一系列適于鋰離子電池的安全試驗。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的開發成功將有望率先應用于低速電動車,實現低速電動車的無鉛化,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推廣到通訊基站、家庭儲能、電網儲能等領域。(科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