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10條生產線上180臺機器正在運轉,可車間里卻沒幾個工人,這里的主角是81臺機械手臂。
依靠制造方式的創新,勁勝精密從一家加工貿易企業一躍成為手機精密構件產品的頂尖生產商,在深耕國外市場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近年來,東莞通過制造、品牌、銷售、平臺等方面的創新,積極驅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制造創新 融入智能制造
作為國內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主要的生產商之一,談起“機器換人”給勁勝精密帶來的變化,公司行政副總裁黃河感慨頗多:“一個手機結構件,方寸之間有432個檢測點,涉及37道工序,工藝復雜。如果用工人來做,不僅對工人要求非常高,產品質量穩定性也會比較差。機器人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有效降低了產品不良率。”
在東莞,像勁勝精密一樣進行“機器換人”已經在企業中形成了一股潮流,而勁勝精密正是看到了這一發展趨勢,通過資本運作,并購了多家數控機床生產商、自動化改造廠商和自動化技術的廠商,使自己在保持國內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生產商之外,還擁有了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身份。而勁勝最初只是一家加工貿易企業。
勁勝精密只是東莞加工貿易企業融入智能制造的一個縮影。位于東坑的正崴精密,近年來投入數億元進行機器換人,用工人數從高峰期的近7萬人,下降到3萬多人,產值卻增加了近1倍。龍昌玩具通過“機器換人”,自動化率達到40%左右,整潔安靜的車間顛覆了人們對制造企業機器轟鳴、粉塵滾滾的刻板印象。
在東莞,像勁勝這樣的智能制造企業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改革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促進機制方面,東莞正在試點推行“撥貸聯動支持計劃”,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利用機器人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推動智能車間、數字化工廠等智能制造模式,積極籌建國家智能制造裝備監督檢驗中心,推動“加工貿易+智能制造”。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東莞3000多家外資企業投資160億元實施“機器換人”,從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地區)進口大型加工機器、檢測設備、工業機器人后,預計提升勞動生產力約20倍。其中,2016年1—11月,進口各類型機床、數控加工中心2200多臺、套,進口額達8.5億元,進口測量或檢驗儀器、器具及機器8萬多臺,進口額達17億元,預計勞動生產率可提高20—30倍。
品牌創新 建立自主品牌
創立于1985年的創科集團是自主品牌之路的受益者,該公司則早在2000年就開始實施自主品牌戰略,在全球收購多個歐美高端知名品牌,并以此為突破口,大力引進相關技術和人才,開拓國際市場,創立多個自主品牌。“品牌先行是我們開啟轉型大門的一把利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創科已經擁有超過10個自主品牌,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同類第二位,實現從原設備生產商(OEM)到設計生產商(ODM)到品牌生產商(OBM)的轉型。
東莞近年來一直在推動企業走自主品牌之路,委托設計(ODM)+自有品牌(OBM)混合生產出口比重,從2008年的32.5%,目前已經超過了70%;擁有自主品牌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超過2300家,累計注冊品牌突破1.2萬個。
營銷創新 提速內銷市場
2016年10月30日,一場盛大的產品發布會在松山湖凱悅酒店舉行,10多位模特捧著臺資企業永泰電子生產的最新數據線向現場的數百位經銷商做展示。該公司董事長許慶仁告訴筆者,借著發布會,永泰電子將專為內銷市場新設立的艾美萬品牌推向市場。據了解,僅僅2個月以來,該公司已經在湖南、廣西、陜西等多個省份已經設立了公司,開拓當地市場。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面對國內市場,電子商務成了外銷企業解決內銷渠道的重要方式之一。
權智集團推出的“快譯通”電子翻譯器,曾引領電子詞典風潮。為了應對電子商務大潮,該公司成立子公司——創新易購,全盤運營內銷。
創新易購運營總監李錦聰告訴記者,三年來,“創新易購”通過布局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國內電商平臺,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國內網銷平臺,以此開拓內銷市場。目前,權智集團國內市場全部通過電商渠道實現。“這樣既順應趨勢,又方便管理。這三年來,內銷市場每年業績都成倍增長,預計2016年銷售額還將翻一番。”李錦聰說。
相比權智集團,從事服裝制造的圣旗路成立了聚愛美電商平臺,其他外銷企業也可以借助該平臺進行銷售。聚愛美科技總經理吳嗣兵告訴記者,線上目前已進駐1000多家供應商,都市麗人、琪勝鞋業等數十個東莞制造品牌除了進駐聚愛美這個線上平臺外,也進駐了工業園里的品牌直營店。
在東莞,像永泰電子這樣開拓內銷市場的企業有一大批,推動東莞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結構持續優化。2016年1-11月,外商投資企業國內銷售3202.6億元,占內外銷比重提升至35.1%。
服務創新 貼合企業需要
在平臺建設上,為了使東莞上萬家加工貿易企業方便快捷地處理加工貿易的廢料問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從2014年起,東莞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臺開始投入試運行,目前已經投入正式運營,效果良好。截至2016年12月底,在平臺上注冊的企業共3764家,共成交項目6715宗,總成交額5.12億元,通過競價,廢料價格相比起拍價的平均升幅達到20.5%左右。
東莞由此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加工貿易廢料網上交易的地級市。東莞平臺廣泛吸取國內先進地區工作經驗,結合東莞實際進行優化升級,打造成為更加合適東莞加工貿易發展實際,更加貼合企業實際需要的公益性、專業性平臺。
東莞平臺由交易系統、保證金支付系統和海關業務三大系統組成,囊括了從項目申請、競價、結算、海關征稅、違約處罰等龐大的功能。
此外,為了突出東莞自身的加工貿易產業實際特點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平臺由各鎮(街道)商務部門和供銷基層社作為網點服務,為各鎮(街道)廢料交易提供交易業務指導、監督、看樣、交割和糾紛處理等服務,無須收取企業的任何費用,這一功能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
東莞加工貿易廢料交易平的運行,可以有效解決加工貿易廢料處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優化東莞市投資環境,進一步推動東莞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教授林江:建設自有品牌可提升競爭力
隨著加工貿易企業逐步建立品牌,開展內銷,下一步必然也將提升其外貿的競爭力。因此,自有品牌的建立,既有利于擴大內需,也有利于促進產品的出口,形成內外貿相互促進的效果。政府應該加大對創品牌搞內銷企業的幫助,對其進行相關業務輔導,不僅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幫助外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的平臺也可以搭建得更多一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