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1月19日出版的《經濟日報》第13版“財富周刊”上,刊登了記者何川采寫的題為《掘金“洛陽紙貴”》的文章,對2016年底以來的原紙市場價格瘋漲的情況作了報道和分析。《經濟日報》是由國務院主辦的中央直屬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這是繼央視財經頻道之后,國內有一家重量級媒體對造紙行業的價格瘋漲進行了報道。文章如下:
近期,國內紙業迎來一波漲價潮,尤其是在包裝用紙、文化用紙等細分領域,其價格漲幅居前。從2016年全年來看,包裝用紙中,箱板紙、瓦楞紙在11月前價格漲幅穩定,進入12月后漲價提速,全年累計提價均已超1000元/噸。文化用紙中,白卡紙、銅版紙去年全年分別累積提價1000元/噸、400元/噸左右。除上述成品紙之外,作為造紙原料的紙漿、廢紙的現貨市場行情大熱,近期價格也明顯提升。
國金證券分析師揭力認為,本輪紙業漲價是由成本上升、庫存降低和環保壓力等諸多因素疊加而成。從成本端來看,原紙生產成本出現上升,主要是由于去年廢紙成本上升了約1200元/噸,煤的成本上升了400元/噸,綜合影響原紙成本約1600元/噸。此外,近年來造紙行業整體庫存持續減少,造紙及紙制品企業的產品存貨同比增速自去年3月開始出現下滑,并于9月下降幅度進一步擴大。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由于擔心紙價繼續上漲,下游客戶紛紛補充庫存,從而加劇了供應的緊張關系。
據中國紙業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月,國內白卡紙的庫存天數為15天,較2014年、2015年的行業水平明顯偏低;瓦楞紙的庫存天數僅為7.9天,接近歷史低點;箱板紙的庫存天數為19.5天,稍高于2015年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下游庫存明顯偏緊的情況下,由于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紙業上游供給有所收縮。
揭力認為,目前很多造紙廠在電廠鍋爐方面的廢氣處理改造并沒有達到規定的排放要求,不得不進行限產,反復的生產限產加大了造紙行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機會成本上升。
根據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于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通知》,到2017年底,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8個行業達標計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和環境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去年11月初,環保部相繼派出12個督察組持續開展督察,目前河南、河北多家造紙企業已被列入停產名單。
銀河證券輕工制造行業首席分析師馬莉認為,目前造紙尤其是包裝紙行業正處于3年以上的穩步復蘇期。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落后產能的永久淘汰,為造紙等行業的中期復蘇提供強有力支撐,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從造紙板塊下屬21家上市公司業績來看,目前已有11家發布2016年業績預告,除了宜賓紙業、凱恩股份等2家公司凈利潤虧損,以及民豐特紙表示凈利潤不確定之外,其余8家凈利潤均有所增長,其中景興紙業、中順潔柔、安妮股份凈利潤翻倍。從二級市場的行情來看,去年初至今年1月9日收盤,造紙行業指數遠遠跑贏了大盤指數。
對于后市,東興證券分析師楊若木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全行業的庫存增速接近歷史低點,預計庫存天數位于低位的瓦楞紙、白卡紙補庫存的需求較大,包裝用紙或繼續落實提價,看漲后市。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