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1月18日,安徽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揭牌儀式暨2017年度合肥高新區智能制造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合肥市政務中心舉行。創新園將成為中德兩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合作的示范區,中德兩國的科研人員將在合肥“碰撞”出“智能制造”的火花。
研發全球首臺量子精密測量譜儀 記者留意到,此次簽約的項目團隊多為高、精、尖人才,其中包括中科大的量子研究團隊。
“中科大杜江峰院士主要開展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研究工作,其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高新區負責人介紹,杜江峰院士承擔量子精密儀器研發和制造項目,將在高新區研發全國首臺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及全球首臺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探針)譜儀并實現產業化。
該負責人介紹,在本次智能制造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將圍繞中德合作、高校院所及知名企業合作等進行12個重大項目的簽約。
創新園重點發展五大產業集群 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位于合肥高新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南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科研培訓區、企業孵化區、配套服務區。北區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位于合肥高新區南崗科技園,功能定位為產業集中區。
創新園以智能制造產業為主,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
裝備制造、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應急
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集群,建設中德智能制造國際交流與教育合作基地、中德智能制造成果轉移與企業孵化基地兩大創新平臺和一個技術創新中心,形成一套綜合性金融創新服務體系。
成為中德兩國科技創新示范區 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是科技部批準設立的國際合作基地,是落實中德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國際創新園已集聚了一批德資企業,在技術研發、人才交流等方面中德雙方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下一步,合肥高新區將集聚相關資源,進一步加強與德國在項目、人才、物流、交通等領域的合作,將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打造成為合肥對外開放合作發展的新窗口、“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融合發展的新平臺和深度結合的集中區、科技金融與高端國際人才的聚合區,最終成為中德兩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合作的示范區。
(原標題:合肥研發全球首臺量子精密測量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