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化工報社主辦,主題為“向社會講好化工故事”的2016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行業影響力人物發布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
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涌現出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貢獻突出、能夠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領袖人物和業界榜樣。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戴偉等15人榮獲“2016 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影響力人物”。
化工科普的國際友人
——記北京化工大學特聘外籍教授戴偉
“玻璃棒不是魔杖、我也不是魔法師,我是一名化學家!”戴偉演示神奇的振蕩反應。
“化工科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娃娃抓起,要利用演示化學的神奇吸引孩子,然后引導他們去問為什么、動手動腦去破解問題的答案。過去的十幾年里我一直努力通過不斷的化工科普實驗讓更多的學生、公眾了解化工,也希望把化工安全意識根植到大家心中,現在參加化學化工科普活動的人越來越多。未來,我將繼續我的化工科普事業,讓更多的人理解化工、尊重化工、從事化工,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進入石油和化工行業。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化工科普事業中來,讓化工使生活更美好。”2017年元旦剛過,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David G. Evans)這樣描述了他眼中的科普是什么樣子。
戴偉是北京化工大學英籍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術總監、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布里斯托大學博士后、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材料化學專業執委會委員,并兼任英國皇家化學會駐華首席代表與北京地區分會主席,曾獲多項榮譽。戴偉教授熱心于化學學科的科學普及和社會推廣等公益事業,多次參加全國科技活動周、城市科學節、科學嘉年華等大型科普活動,向公眾普及化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
扎根中國 結緣化工科普
見到戴偉教授的時候,他正在做實驗,帶著護目鏡、穿著白大褂、戴著化工實驗專用的橡膠手套。見到我后,他結束了手中的工作,坐下來跟我聊起自己扎根中國的初衷和結緣化工科普的最初時光。
戴偉說,在中學的時候他就對中國有一種莫名的興趣。1987年第一次來中國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他就游遍了蘇州和杭州,對中國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此后他每年都要來一次中國。盡管當時中國的化工產業還比較落后,但他每次來中國都看到了巨大進步,他相信中國的化工產業會越來越好。
1996年9月,戴偉辭去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職務,只身來到北京化工大學,與應用化學系現代化學研究所段雪教授開展合作研究。當年,許多英國同事對他的選擇表示出極大的不理解,而他則平靜地解釋道:“我相信中國的發展潛力,過幾年你們再去中國,就會理解我現在的選擇。”此后,他來到中國,開始了與北化大的不解之緣。
戴偉教授積極推動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研究走向國際前沿。其參與的研究領域得到國家和省部委科技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先后合作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攻關計劃、科技部創新基金、經貿委技術創新、計委產業化示范、中石化總公司科技計劃和德國拜耳公司合作研究等近20項科研項目;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等重要國際刊物合作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在Chem. Commun.與Structure and Bonding發表特邀專題綜述三篇,并在第十三屆、十五屆國際插層化合物會議(ISIC-13, 2005年; ISIC-15, 2009年)、第六屆華人無機化學會議(ISCIC-6,2006年)、綠色與可持續化學國際大會(ICGSC 2009)等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0年過去了,現在戴偉教授已成為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術骨干,持續地推動著實驗室的發展。
2004年,北京大學的寇元教授邀請戴偉參加北京大學對非化學專業學生“魅力化學”科普授課。寇老師認為,北京大學的很多學生將來很可能成為國家的管理人員,他們有必要了解化工,認識化工,知道化工對人類的意義。從此戴偉每年都去為大家進行演示實驗,雖然大家都是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但是戴偉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給大家的科普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從此,戴偉也愛上了這種科普的方式,結緣化工科普。
熱衷慈善 科普民工子弟
自2004年結緣化工科普之后,2011年的一場慈善宴會正式開啟了戴偉的化工科普之路。
2011年,戴偉的一個英國朋友Helen Boyle創辦的慈善會邀請戴偉給孩子們教化學。這個慈善會(Migrant Childrens Foundation, MCF)主要幫助農民工子弟的孩子們。當知道這些孩子教學條件艱苦,根本沒有所謂的科學實驗課程后,他爽快的答應了這一邀請。恰好,2011年是國際化學年,英國皇家化學會主席David Phillips教授提出給全世界每個分會1000英鎊作為國際化學年的補助,讓大家分別做一個特殊的活動,戴偉利用這些錢買了許多安全的塑料儀器,周末去子弟學校帶孩子們做化工科普實驗,戴偉的化工科普活動成了當年英國皇家化學會3個優秀的活動之一,又獲得了1萬英鎊的支持。從此戴偉就把帶農民工子弟進行化工科學實驗作為每周必做的事情堅持了下來。
提起給孩子們做實驗,戴偉開心地說,孩子們每次帶上護目鏡、穿上白大褂做實驗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就是科學家。通常,戴偉都會用生活中特別常見的東西給大家做科普實驗,比如他會用紫甘藍和洗衣粉做酸堿指示劑,用廚房除垢劑作為強堿性物質,用檸檬作為酸性物質,再讓他們中和作為弱酸性物質,鼓勵孩子們通過指示反應做紅綠燈。他通常都是先做實驗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然后再給大家解釋原理,這樣的科普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從2011年開始,戴偉的志愿者團隊一天天壯大,戴偉每個月都會帶著志愿者去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做科普實驗,他的堅持獲得了北京化工大學和在校研究生的支持。在戴偉教授的推動下,2014年5月北京化工大學與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成立了全國第一個RSC學生俱樂部,與后來相繼成立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俱樂部形成了RSC五大俱樂部聯合體。這不僅幫助研究生在科研上開拓國際視野,加強學術交流,同時還將學校的一大批研究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化學科普人員。
特色實驗 助力招生宣傳
近年來,隨著化工行業事故的頻發,以及公眾對于化工的誤解,進入化工領域的人才開始逐年減少,為了更好地鼓勵和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壯大化工行業的發展,戴偉教授于2014年10月正式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知名學者科普報告宣講團”成員,從此開啟了北化大生動有趣、極富科普性的特色招生宣傳工作。
戴偉教授將大學實驗室搬進各地中學,親自設計了獨特的《雙氧水豐富多彩的化學反應》,向中學生演示“變色反應”“時鐘反應”“振蕩反應”和“歧化反應”等五組十個化學實驗的神奇效果,結合相關化學理論知識講解,將深奧的化學原理用通俗易懂和趣味奇幻的形式進行重新詮釋,展示了科學研究和化學實驗中嚴謹、嚴肅、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中學生對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戴偉教授語言風趣幽默,實驗神奇妙幻,每到一處總能受到當地中學師生的熱烈歡迎。在每次2個多小時的報告中,現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中學師生們贊嘆不絕。
從2015年開始,在北京化工大學舉辦的暑期化學教師研修班上,戴偉教授為中學化學教師做科普講座。面對中學專業的化學教師,他用嚴謹的實驗態度和方法、有趣的化學反應,為化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做出不懈努力。在2016年化學教師研修班上,共有來自全國137所中學的179位教師參加學習,戴偉教授收到全國各地中學教師的熱情邀請,希望他能走進學校為師生做交流報告。
2015至2016年,戴偉教授足跡遍布我國40多個城市,先后到100多所中學做科普報告。通過走訪中學,北京化工大學錄取的生源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近兩年錄取數據顯示,在戴偉教授做過報告的中學中,平均每所中學有8名學生被北京化工大學錄取。
在被問及對化工安全事故怎么看時,戴偉認為化工本身沒有安全不安全的說法,安不安全主要看由誰做,怎么做。用開車來比喻的話,目前中國有很多人在開車,安全事故遠遠多于化工安全事故,但這種不安全都是人為的酒駕、違規等造成的。那么化工生產也一樣,重要的是人的問題,而并非是化工的問題,只要大家都了解化工、認識化工、尊重化工規律,就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熱心科普 科學圣誕老人
戴偉教授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長期熱心于化學學科的科學普及和社會推廣等公益活動。
2011至2016年,他積極參加由科技部、中國科協、北京市科協、英國皇家化學會、流動兒童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科技活動周、城市科學節、科學嘉年華、北京中學生科技文化節等大型科普活動50余場次,向公眾普及化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現場直接受益者達10萬余人,眾多觀眾通過媒體受益。
此外,戴偉教授還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到中小學舉辦化學科普講座,為孩子們帶去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青少年探索化學世界的熱情。一個初三的孩子宋大有連續好幾年參加了戴偉的科普活動,現在他也已成了一名科普志愿者,經常為大家講課。目前,戴維已經為農民工子弟學校舉辦講座100余次,用神奇的化學實驗點燃孩子們的“科學夢”。每年圣誕節,他還會化作“圣誕老人”,為孩子們送去“科學的禮物”。
戴偉的不懈努力在傳遞前沿科技、引發公眾主動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思考、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他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也贏得了公眾的尊敬和青少年的歡迎。
深耕化工 收獲碩果累累
如今,身為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的戴偉教授,早已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化人”。
20年間,他在科學研究、國際交流、招生宣傳、社會公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作出了杰出貢獻。2001年榮獲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友誼獎”,2004年被英國皇家化學會聘為會士(Fellow, FRSC),2005年榮獲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獎”,200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地區分會主席。因其在國際科研合作以及在中英合作關系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2008年獲得由英國皇室頒發的大英帝國勛章中的官佐勛章(簡稱“OBE”)。2014年獲得國家外國專家局為紀念建局60周年頒發的“功勛外教”殊榮(僅限十名)。2014年獲得北京化工大學“校長獎”、被聘為“北京化工大學知名學者科普報告宣講團”組員。2015年在全國科技周活動中榮獲“國際科普大使”稱號。2016年入選“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科普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榮獲2016科普中國科學傳播特殊貢獻獎。
談及2017年的化工科普工作,戴偉已經有了初步的設想,一方面他準備做一個系列活動以提高科普效率;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媒體制作一些視頻科普節目,通過網絡、電視給更多的人講課,提高化工科普的影響力。
戴偉認為目前最難的是評估化工科普的效果,化工科普我們已經在做,但是科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戴偉的科普理想是要讓孩子們從聽到“化學”兩個字就想到“污染”,變成大家一聽到“化學”就想到各種新材料、各種先進設備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用品。祝愿戴偉的化工科普事業越來越好,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化工科普事業中來,讓化工使人類社會更美好。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