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受產業轉型、政策與資本紅利等因素影響,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一波小高潮。2017年,國內的機器人產業建設又該如何攻克高端產業低端化、核心技術缺失等發展難關?
2016年,中國智能機器人元年。這一年,在工業轉型升級驅動、政策大力扶持、資本不斷涌入、企業爭相發力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正迎來一波井噴期。我國機器人產業建設雖然熱潮不斷,但也逐漸暴露除了高端產業低端化、核心技術缺失等不足。那么,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又該如何打好發展牌?
基礎:完備的制造業
我國完備的制造業門類,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當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廣泛地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91個行業中類。其中以3C制造業(計算機制造、通信設備制造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以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整車制造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在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中的占比最高,分別占30%和12.6%。特別是3C制造業,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近20個百分點。
據統計,2016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上半年累計銷售19257臺,按可比口徑計算較上年增長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個百分點;考慮到前期研發企業實現投產、新企業進入等因素,實際銷量比上年增長70.8%。在未來,我國機器人產業還會持續高速發展,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核心技術上、在關鍵零部件上,與國際一流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新變:產品結構調整
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2016年上半年,多關節型機器人上半年累計銷售6225臺,同比增長67.2%,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工業機器人總銷量中占32.3%,比去年全年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在多關節機器人占比提升的同時,圓柱坐標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的占比在下降,國產機器人產品結構正發生著變化。
從應用領域看,2016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分布與上年基本相同。有60.1%的國內產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搬運與上下料領域,這一比重較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94.3%。其中用于金屬鑄造的搬運與上下料機器人是今年的一個新亮點,越來越多的鑄造企業使用機器人從事上下料工作,市場需求擴大。
引擎:智能轉型需求
據數據統計,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將以年復合增長率6.6%的速度,從2015年的1826.4億年,持續增長到2024年的以3520.2億美元。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增長的持續推動力來源于技術的革新,以及由此引發的業務模式的變革。伴隨著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的崛起,食品、飲料、電氣電子、化工、水管理和制藥等傳統制造行業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加大。
除了傳統制造業外,近年來不少行業都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各種更先進的機器人,從而希望提升生產效率。在不久的未來,服務、新聞、餐飲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也會出現機器人的身影。智能物流、商場智能購物體驗、無人駕駛、智能醫學服務、智能語音導航服務、智能家電、智能交通路牌等等,機器人時代已悄悄來臨。
桎梏:核心技術薄弱
機器人大范圍普及應用的前提低成本、易操作性以及穩定且旺盛的市場需求。但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稀少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薄弱的核心零件技術,導致了國產機器人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國內市場被國外廠商長期占領的尷尬局面。此外,國家層面雖然對機器人行業釋放了諸多政策與資金紅利,但換來的卻是個別企業一哄而上騙取經費補貼。從這個層面上看,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目前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樣的被動局面制約了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大范圍的普及應用也顯得過于遙遠。另外,起步較晚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仍然無法觸及尖端行業,中低端行業的發展也是參差不齊,缺乏開創的決心和耐心,使得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水平處于整個行業的邊緣。好在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已經走上正途,雖有磕磕絆絆,但也在摸索前行。總有一天會實現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大范圍普及使用,只是時間可能來的慢點。希望行業的同仁共同努力,為國產機器人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標簽:機器人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