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2017年,造紙業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及中國城鎮化發展和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包裝紙消費量及生活用紙的人均消費量和消費總量將快速增長,但文化用紙的消費增長仍然緩慢,加之國內環保法規愈發嚴格,競爭對手實力水平愈發接近,客戶要求的交期越來越短,造紙企業仍面臨巨大壓力。
但是,已經閉幕的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為2017年中國經濟確定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同時也釋放了造紙業的利好消息。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將為造紙業的復蘇提供強有力支撐,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贏利能力持續改善。
高成本推漲紙價仍將持續
2016年10月以來,漲價潮突襲國內造紙行業,從上游紙廠,到下游紙箱廠,再到終端客戶群,無一例外均被卷入這場成本轉嫁的博弈中。而放眼全球造紙行業,會發現中國的紙價上漲只是全球紙業市場的縮影,木漿等原材料、煤炭、運費的價格上漲,對造紙企業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進入2017年,隨著大量新增產能的出現,世界紙漿市場將有過剩之虞。但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大氣治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勢在必行,造紙企業面臨新一輪成本壓力。受到匯率貶值、環保風潮和通貨膨脹的影響,2017年中國市場高成本推漲紙價或仍將持續。
造紙作為傳統行業,前幾年由于產能過剩、小紙廠低價競爭等因素,行業持續低迷。然而在近期嚴格的環保督察下,排污不達標的小廠已被陸續關停。大廠在市場因素作用下,議價能力正在提升,毛利率隨之增長。未來行業發展的格局將逐步往規范化、集聚化方向發展。而對于造紙類上市公司來說,將是擴大規模、增強贏利能力的良機。
“一帶一路”助推企業走出去
從國際市場來看,中國企業在歐洲、亞洲銅版紙市場占據的份額逐步提升。海關數據顯示,中國涂布紙出口增長明顯,出口量約170萬噸,其中80%是銅版紙。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造紙業繼續堅持走出去,努力擴大產品出口,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將為中國造紙業乃至全球造紙業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一方面,造紙行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走出去已有成功的案例,一些造紙及造紙裝備企業開展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合作,并取得良好業績。他們的成功經驗為其他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造紙技術和裝備也有著強烈的市場需求。“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領域是以亞洲為核心,這里是全球造紙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與歐洲和美洲并稱為全球三大市場。但除中國和少數國家外,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造紙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無論是技術和產量都處于較低水平,卻有勞動力、資源、市場等優勢,將是全球漿紙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市場,這將是中國造紙行業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而一些國家對發展當地的造紙業有著急迫的愿望,特別是一些非木纖維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學習引進中國的造紙技術和造紙裝備,是加快當地造紙產業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發展的便捷之路。所以中國造紙業積極追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將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未來競爭將是綜合實力的比拼
得益于近年來越發嚴格的環保標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造紙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造紙產能增長高峰已過,往后的新增產能將更加重“質”而非“量”,新增產能將進一步倒逼舊產能淘汰升級。在行業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競爭將是綜合實力的比拼。誰能在提供更好的產品、品質、服務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成本、更快速地開發新產品滿足客戶潛在需求,誰就將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面對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供求關系嚴峻的情況,造紙企業應視危機為機遇,加速實現轉型升級,通過外包、協作等形式把固定成本轉變為可變成本,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通過增加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企業的價值能力;通過開發產品多樣化用途,完善產業鏈,增加深加工,進一步完成產品轉型升級等。
未來,造紙企業應秉承創新理念,在市場需求變化中謀求新的發展,同時不遺余力地保護生態環境,科學利用資源,堅定不移地走清潔生產、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加快從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從傳統的紙張生產和貿易商轉變成印刷廠的綜合服務商。
展望2017年,造紙業雖然不能完全走出困境,但經過近年來的結構調整,有效控制了新增產能,通過提高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增強創新能力,內部挖潛、降低成本,提升了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可以預見行業整體情況將優于2016年。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