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燃氣供熱比重由2010年的0.4%提高到38%,熱電、燃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比重由31.7%提高到78.7%……近年來,隨著供熱鍋爐煤改燃、煤改電等民生工程的實施,天津市的集中供熱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主要以燃氣和熱電聯產為主,燃煤鍋爐供熱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供熱鍋爐煤改燃污染少了清潔多了 近幾年來,天津一直堅持提升清潔能源供熱方式占比,越來越多的供熱單位加入了煤改燃的改造行列。經過努力,天津在2015年已經實現了中心城區無燃煤供熱。天津市建委副主任王連成介紹,中心城區改燃并網工程總投資約80億元,累計淘汰燃煤供熱鍋爐房147座,其中改燃124座,預計每年能減少燃煤消耗374.1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65萬噸。
挖掘地熱“寶藏”實現經濟生態共贏
地熱供暖是先將深層地熱水抽出,過濾后通過換熱器、水源熱泵等設備將熱能轉換后,重新回灌到地下,如此循環往復達到供暖效果。
作為綠色清潔能源,地熱在冬季供暖中有著鍋爐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天津蘊藏豐富地熱資源,分布面積達870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0%。近年來,天津市一直致力于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逐漸探索出一條穩定、高效、清潔的地熱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天津地熱供暖面積已經達到2500多萬平方米,占全國地熱供暖總面積的25%,地熱供暖面積全國排名第一。今冬供暖季,全市地熱供暖小區(含公建)達367個,受益人口達100萬人。
僅通過地熱采暖一項,天津每年相當于代替34.75萬噸原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2.91萬噸,減少排放粉煤塵2779噸、二氧化硫5907噸、氮氧化物2085噸、一氧化碳17.72萬立方米,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推行“煤改電”告別煤爐取暖
城市家用散煤因燃燒效率低、沒有煙氣凈化裝置、超低空排放等原因,已經成為重要污染源之一。隨著集中供熱覆蓋率的提高和城市散煤治理工作的推進,大多數燒煤取暖用戶已改變了傳統取暖方式。
為從源頭上加強對家用散煤的治理力度,天津2016年又安排了297.53萬平方米的治理任務,其中集中供熱替代8.07萬平方米,電采暖替代0.65萬平方米,無煙煤替代288.81萬平方米,涉及11個區的6.64萬戶居民。
(原標題:新華社:天津提高清潔取暖比重讓冬季供暖更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