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去產能兩大行業之一的鋼鐵業打響了行動的第一槍。
1月3日,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以進一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
文件明確,鋼鐵行業限制類企業維持每千瓦時加價0.1元;淘汰類由每千瓦時加價0.3元提高至每千瓦時加價0.5元;未按期完成去產能任務的缸體企業每千瓦時加價0.5元。
兩部委提到,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在上述規定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差別電價、階梯電價實施力度,提高加價標準。上述政策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機構預測,此次價格新政,將直接影響超過1億噸的鋼鐵產能。隨著對淘汰和未完成去產能任務的鋼鐵企業實施更高的電價,利用價格杠桿,也有利于落后產能的加速出清。
但值得關注的是,差別電價并不是新措施,但實施十多年來,一些地方的差別電價仍然存在執行不到位 ,地方政府的實施力度仍然是去產能的關鍵。
增加落后企業產成本
按照政策,淘汰類鋼鐵企業的用電成本每千瓦時將增加0.2元,沒有完成去產能任務的將直接加價0.5元。限制類企業維持加價0.1元不變。
根據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國內的各大產業按照產品、設備、生產線、工藝、產能、能耗等指標,劃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
其中,淘汰類包括了44項內容,其中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200立方米及以下鐵合金、鑄鐵管生產用高爐;用于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化鐵煉鋼;30噸以下的轉爐和電爐等企業。
“電價的成本占到了普通鋼材價格的十分之一左右。”張鐵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意味著淘汰類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出現較大增加。
根據統計數據,全國中頻爐鋼廠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2016年產量在4000萬噸左右。隨著本次對鋼鐵淘汰類電價上調,這些鋼鐵產能的生產成本增加。
據 了解,中頻爐生產一噸鋼鐵的耗電量為600度左右,本次價格上調將每噸鋼材的生產成本提升120元。耗電量越高的裝置,電價成本也將更高。據了解,僅在河 北唐山地區,450立方米以下的煉鐵高爐有33座,涉及產能1716萬噸;40噸以下的轉爐有10座,涉及產能560萬噸。這些都屬于要淘汰的產能。
根據長江證券的研究,高爐噸鋼耗電約450度,同時按照行業自發電比例50%估算,若全部按照淘汰類產能來看的話,噸鋼成本將增加約40元。對于100萬噸級長流程鋼廠而言,電費每提高0.1元將使得電費上升500萬元以上。
長江證券認為,此次差別電價政策將會對電爐為主的鋼廠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沒有自發電及主要依靠外購電的鋼鐵企業。如果該政策得以落實,對淘汰類企業的成本影響將較大。
中國的差別電價政策始于2004年6月,最開始在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6大行業執行,對這些行業的限制類和淘汰類的企業用電執行相對較高的銷售電價。其目的在于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
2006年,國家發改委進一步將黃磷、鋅冶煉兩個行業納入差別電價政策實施范圍。
實施十多年來,差別電價的標準逐步提高,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提高了四次,限制類電價由最初的0.02元上漲到0.1元;淘汰類由最初的0.05元上漲到0.3元。而此次差別電價加價,只針對鋼鐵行業。
鋼鐵差別電價執行不到位
中 國人民大學曾經在2013年表發的《中國工業電力消費強度行業波動及差別電價政策效果》的研究中提到,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 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消費量分別增長120.94%和145.93%,高于制造業平均增長速度,其所占總制造業行業電力消費量的比重在執行 差別電價政策期間亦呈增加趨勢,這說明差別電價政策在該行業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而執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對高耗能行業采取電價優惠。
2007年,國家發改委和原電價會曾發布《關于堅決貫徹執行差別電價政策禁止自行出臺優惠電價的通知》,其中提到,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陜西等14個省(區、市)還以實行發供電聯動、協議供電、大用戶用電直供、競價上網等名義自行出臺了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措施。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電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執行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嚴格執行差別電價。
雖然中央政府對高耗能行業的電價優惠三令五申禁止實施,但實際執行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多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的依然沒有停止電價優惠政策。
這在2016年9月29日云南文山州政府公布的一份回復文件中,亦能看到端倪。
有 四位文山州麻栗坡縣代表稱,該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年成功引進多戶冶煉和采選企業,縣政府與縣電力公司共同協商制定了冶煉企業的電價優惠政策,一度極 大地推動了全縣工業經濟的發展。2015年執行的冶煉企業電價為:豐水期冶煉企業用電0.26元/度,免收基本容量電費。
直到該縣電力公司于2015年被南方電網收購整合,2016年及以后年度將無法繼續實行上述電價優惠政策。
上 述代表稱,當前各種礦價大幅下跌,鐵合金和工業硅生產企業如得不到電價優惠,就面臨著停產關閉的困境,嚴重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穩定。隨后,文山州 政府回復稱,云南省能源價格專項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是否執行,此次再出臺電價優惠政策風險很大,要求當地企業采用市場化交易降低用 電價格、減少成本。
何杭生認為,一個鋼鐵項目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這些成為地方招商引資偏愛的項目。再加上各地對鋼鐵企業實施的包括電價優惠等優惠政策,“十二五”期間鋼鐵產能繼續加速擴張,產能過剩問題也更加嚴重。
加快行業去產能速度
2016年中央將煤炭和鋼鐵作為去產能的兩大行業。2016年10月底,鋼鐵行業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的全年去產能目標。
雖然目標完成,但其實一些早已經關停、搬遷的鋼鐵產能,也計入了2016年去產能的范圍,這些產能早已閑置,屬于“無效產能”。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杭州鋼鐵集團,該企業的杭鋼半山鋼鐵基地在2015年12月就熄火關停,但仍被列入到江蘇省鋼鐵產能壓減方案中。同樣,江西萍特鋼鐵在2013年6月因為資金鏈斷裂停產,也依然被列入江西省的去產能方案中。
所以,進入2017年,鋼鐵行業的去產能重任才剛剛開始。
在2016年1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到,雖然基本目標完成,但仍存在違規新增鋼鐵產能、違規生產等問題。
2016 年12月底,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使用淘汰落后設備生產銷售“地條鋼”、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在沒有獲得批準的情況下新建鋼鐵項目,這兩起干擾鋼鐵業去產 能的違法違規行為被國務院查處。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行政記過、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行政警告處分。江蘇、河北兩省分別對111名責任人和27名責任人進行問 責。緊接著,全國各地也加大了對違法違規新建鋼鐵項目和“地條鋼”的整治。
何杭生告訴記者,2016年鋼鐵價格上漲,一些本應淘汰的企業重新開工。為了規避檢查,一些企業白天停工、晚上開工。但是對一個工業企業,用電量是較難作假的數據。
在何杭生看來,本次針對淘汰類和去產能的鋼鐵企業的電價上調,將加大中小型鋼鐵企業的用電成本,企業利潤收窄,這也是利用價格杠桿這樣的市場化手段,來提升鋼鐵行業的去產能進度。(來源:中國經營報)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