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永恒的話題,也是企業唯一的話題。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三個根本性問題需要經常反思:現在做什么、將來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我們緊固件企業也可以借鑒。
第一個問題,現在做什么。
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哪些用戶在用,用來做什么;哪些用戶已經離開,為什么離開,被什么取代,我們為什么被取代,做哪些改變能挽回用戶;新用戶在哪里,如何用一句話、兩句話、三句話告訴用戶,我們是做什么的;除了我們,還有多少類似的產品和服務,我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哪里,能否繼續擴大這個不同,我們的不足之處在哪里,避短真能揚長嗎?
在此過程中,翻來覆去拷問的,其實是企業的核心問題:定位。絕大部分企業的起步,都源自一個并不清晰方向,里面有太多的想象和不確定,前期的產品和服務,也往往混雜了很多雜質,不夠純粹和聚焦。隨著企業的發展,雜質不會自己減少,只會沉積得越來越多。必須有一種方法,把無用的、有毒的雜志清理出去。這個精煉凝視的過程,不能指望外部力量,只能源自企業內的反思和升華。
現在做什么,是企業的自我拷問,是企業的內心修煉。修煉不在一時,貴在堅持。只有在不斷的修煉中,企業才能變得純凈和強大。
第二個問題,將來做什么。
未來是今天的延續,未來不能預測,只能創造。明白現在做什么,這樣的管理者已經很不錯,但是還不夠卓越。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清醒和清晰地認識到,將來做什么。將來做什么,最大的可能是沿著現在的方向繼續前行。用時髦的話說,是從1到N。繼續前行下去,將來會怎樣,N能變成多少,不能憑空亂猜,需要管理者基于當前業務狀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對行業未來的判斷,才能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判斷和推測。如果沒有意外,將來就該怎么樣,我們就該做什么。
第三個問題,應該做什么。
應該做什么,是一個立場問題。站在企業的一邊,現在做的和將來做的,似乎都是應該做的,但是站在用戶一邊,結論就可能完全不一樣。應該做什么,還是一個境界問題。應該不應該,兩者之間的界限很模糊,不容易做出判斷和選擇。應該做什么,也需要合乎自然,溶蝕鄰于理想。好的企業,總能找到理想和現實之前的平衡點。
三個經典的問題,關注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拷問的是企業的現在和未來
(來源:互聯網)標簽:緊固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