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高溫鐵基漿態床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為核心的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裝置——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工程投料,產出費托輕質油和費托重質油;9日產出穩定合格蠟;18日加氫精制裝置產出合格柴油;21日實現了煤制油工程全流程貫通。這是山西煤化所重大成果產出的成功應用典范,受到了中央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項目作出重要指示:“在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建成投產之際,我代表黨中央,對此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工程建設、生產運行、技術研發的廣大科技人員、干部職工,表示誠摯的問候!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這充分說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保證項目安全、穩定、清潔運行,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該工程是我國煤炭深加工轉化重大的商業化示范工程,投資550億元,廠區占地面積561公頃,設計產能405萬噸/年,其中,清潔柴油273萬噸,石腦油98萬噸,液化石油氣34萬噸。該工程采用的核心技術——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油品催化劑與反應器技術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幾代人歷時30余年共同努力和創新的結晶。該技術在費托合成催化劑活性、選擇性與產油能力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該核心技術的研發過程中,中科院發揮了極大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時,作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創新的有益嘗試,依托山西煤化所等組建了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
煤制油技術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該技術的成功產業化標志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百萬噸級煤炭間接液化工程的工業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對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帶動示范效應,為應對世界石油市場和“后石油時代”的能源技術革命和化解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能源困局提供了新的路徑。
目前,采用這一核心技術正在實施的項目還有:內蒙古杭錦旗120萬噸、山西潞安100萬噸、內蒙古伊泰200萬噸、貴州畢節200萬噸、新疆伊泰200萬噸/年以及新疆伊犁100萬噸/年煤制油示范等項目,總規模約為1300萬噸/年油品。
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裝置
標簽:煤炭間接液化裝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