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1日,廣州石化乙烯產量累計達到21.5029萬噸,超過21.5萬噸的年度生產任務,提前10天完成年度計劃。
由于裂解裝置2015年大修跨年度進行,2016年1月份僅生產乙烯1.0683萬噸,較正常少產約8000噸,僅完成年度計劃的4.96%,如需完成年度計劃,接下來的11個月必須保持高負荷生產。
由于使用年限問題,裂解六臺爐的超高壓管線必須在年內全部完成更換,每臺爐需停爐約30天左右,加上為適應原料輕質化要求,計劃對裂解D爐進行為期約60天輕烴適應性技術改造,導致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施工時間加上裂解爐燒焦時間,意味著2016年全年基本都沒有備用爐。”裂解工藝主管羅藝鋒說。
如何保證在施工期間,六臺爐高負荷平穩運行成為關鍵。化工一部精心安排裂解爐的燒焦時間,將需要改造的裂解爐安排最后燒焦。由于施工過程涉及吊裝、動火、受限空間、高處作業、臨邊作業等,加上周邊環境復雜,作業面狹窄,屬于雙邊工程,現場的監管難度很大,化工一部安排專人會同施工單位對每一個施工點進行周密統籌,不斷優化施工網絡,嚴格落實動火點的防火措施,高處作業的硬隔離措施等,對一些輔助工序進行時間或空間上的調整,避免交叉作業。截至12月20日,裂解裝置已經完成了五臺爐超高壓管線的更換及D爐的輕烴適應性技術改造,其中裂解E爐正在檢修施工中。
由于原料變化頻繁,化工一部根據原料情況,及時調整裂解爐投料模式,7月份,裂解裝置將第三臺裂解爐的進料由100%輕石腦油,成功調整為50%輕石腦油與50%石腦油的“一爐雙料”,實現了新的 “2.5+2.5+1”的投料模式。通過SPYRO優化軟件測算,將裝置投料負荷、裂解的深度控制、加氫反應器的配氫量、精餾塔的回流比等關鍵參數進行動態調整,實現“分子管理”。
關鍵設備的安全穩定是裝置長周期運行的前提。9月初開始,裂解氣壓縮機四段吸入壓力逐漸上升,最高上升到1480千帕,威脅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裝置攻關組借鑒上一輪運行的經驗,動態調整壓縮機四段阻聚劑的注入方式及注入量,逐漸摸索出洗油對壓縮機結垢的影響,并堅持行之有效的“五環聯檢”(由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儀表人員、電器人員及維保單位協同巡檢))制度,加強生產保運和機組特護,做好各項搶修預案及其準備工作,及時消除隱患,保證了壓縮機的穩定運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裂解裝置不僅實現了安全、平穩、高負荷生產,而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也得到提升,截至12月21日,乙烯日均產量較2015年提高了3.45%,高附加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8.55%,裝置損失率同比下降13.51%。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