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2016年末環保產業密集政策解讀

作者: 2016年12月29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十三五”開局之年,從中央到地方,環保產業正在成為被倚重的經濟增長新熱點,站在了產業經濟的新風口上。2016年即將過去,在年末的最后一個月里,環保相關法規政策密集出臺,環保稅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

  “十三五”開局之年,從中央到地方,環保產業正在成為被倚重的經濟增長新熱點,站在了產業經濟的新風口上。2016年即將過去,在年末的最后一個月里,環保相關法規政策密集出臺,環保稅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農村人居示范村創建、河長制、濕地保護制......環保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密集出臺

  2016年末環保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密集出臺

  一、環保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18年施行

  12月25日,習近平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十一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通過,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環保稅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曾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

  《環保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實行環境保護費改稅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有利于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

  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

  有利于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綠色稅制體系;

  有利于規范政府分配秩序,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強化預算約束。

  二、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12月20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

  《規劃》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并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規劃》確定了八方面發展任務,提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三、《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通過

  12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強化地方責任,突出飲用水安全保障,完善排污許可與總量控制、區域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等制度,加嚴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對超標、超總量排放等的處罰力度。

  和現行法律相比,修正案草案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責任,并對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等重要問題制定了規范化、法治化的措施草案還規定,有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限期達標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并向社會公開。

  “水十條”中明確,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這次草案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省級政府,建立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動協調機制,加強水污染聯合防治。同時,草案還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制度。

  四、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12月5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確定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等7項主要任務:

  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

  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污染減排;

  實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

  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復;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施一批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

  規劃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分別是: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

  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

  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

  森林覆蓋率

  森林蓄積量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據介紹,這里涉及的環境質量指標,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

  五、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

  "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證河流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河清水潔、岸綠魚游的良好生態環境。

  12月12日獲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

  二是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嚴禁侵占河道、圍墾湖泊;

  三是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優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

  四是加強水環境治理,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

  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

  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六、環保裝備業未來5年產值將超7000億

  12月16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公開消息稱《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正式發布。

  《條件》旨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大氣治理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環保裝備是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技術和設備的重要產業,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打破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壟斷,提升我國環保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條件》要求,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建有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

  在政策大力推動下,環保產業的發展有望得以提速,投資不斷增加,相關環保設備需求大幅釋放。據估算,“十三五”期間,國內環保設備增速將達25-30%左右,到2020年行業產值有望達到7572億元。

  七、住建部發布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指導意見

  12月13日獲悉,《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

  《意見》提出了“城市雙修”的概念,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指用再生態的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用更新織補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住建部要求:

  要通過生態修復,改善城市環境,通過城市修補,改善城市風貌;

  要把“雙修”工作細化為可以量化、可以操作、可以考核的具體工程,抓好每一項工程的實施;

  積極籌措財政資金,還要籌措社會資金,吸收民間資本進入,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雙修”工作。

  2017年,制定“城市雙修”實施計劃,推進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項目。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在全國全面推開。2030年,“城市雙修”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城市向內涵集約發展方式的轉變。

  八、國辦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對新形勢下濕地保護修復做出部署安排。

  《方案》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全國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于7億畝,新增濕地面積30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方案》明確了擬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在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方面,將全國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進行管理,并探索開展濕地管理事權劃分。

  在實行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方面,確定全國和各省(區、市)的濕地面積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在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方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確定各類濕地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

  九、環保部部署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

  12月13日獲悉,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關于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通知》,要求:

  到2017年底,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達標計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和環境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環境守法良好氛圍基本形成。

  到2020年底,各類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為落實目標要求,《通知》明確了全面排查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加大超標排放整治力度、不斷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切實遏制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行為、規范和加強在線監控的運行和監管、實施超標排污聯合懲戒、全面推進信息公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進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等9方面的工作任務。同時,《通知》還強調了落實目標要求的保障措施。

  十、住建部等聯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創建活動

  12月9日,住建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環保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十三五”時期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創建活動。

  創建的示范村分為保障基本示范村、環境整治示范村和美麗宜居示范村3類。保障基本示范村應因地制宜改建或新建基本生活設施,實現基本安全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衛生保障。

  環境整治示范村應已完成村莊環境整治,在污染有效控制、公共環境整潔和管理規范有序三方面取得成效。

  美麗宜居示范村應達到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等相關要求。同一行政村只能選擇申報一類示范項目。東部地區重點申報美麗宜居示范村,中西部地區重點申報環境整治示范村,保障基本示范村僅限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申報。示范村名單由5部門聯合公布,中央財政為每個示范村安排補助資金100萬元。

  十一、首個省級環保垂管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

  12月17日,《河北省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印發。

  《方案》強化省級環保部門對市縣環境監測監察的管理,對市縣環境執法機構給予指導,對跨市環境污染糾紛及重大環境案件進行調查處理。

  《方案》明確,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對當地生態環境負主要責任,其他領導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落實“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要求,實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

  根據《方案》,河北改革理順環保管理體制的主要任務包括調整市縣環保機構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環境監察體系,調整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加強基層環境執法工作等。此外,河北還將積極探索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跨地區環保機構;進一步健全聯系會商、聯動執法、聯合響應機制;搭建環境監測信息、環境執法信息共享平臺,推動環保工作高效運轉。

  十二、《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正式印發

  12月2日獲悉,財政部、水利部印發了《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指出,水利發展資金鼓勵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方式,加大對農戶、村組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采用PPP模式開展項目建設,創新項目投資運營機制;遵循“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原則,堅持建管并重,支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水利工程建管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具體辦法由地方自行制定。

  水利發展資金支出范圍包括:農田水利建設,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及重點縣綜合整治,小型水庫建設及除險加固,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淤地壩治理,河湖水系連通項目,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山洪災害防治,水利工程設施維修養護等。

  不得用于征地移民、城市景觀、財政補助單位人員經費和運轉經費、交通工具和辦公設備購置、樓堂館所建設等支出。水利發展資金原則上不得用于中央基建投資已安排資金的水利項目。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